自然保护区系列
第65期
导语
自然保护区是生态系统的天然本底,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环境和保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些自然保护区保护着我国70%的陆地生态系统种类、80%的野生动物和60%的高等植物,也保护着约万公顷的原始天然林、天然次生林和约万公顷的各种典型湿地。同时为进行各种生物学、生态学、地质学、古生物学及其他学科的研究提供有利条件,为环境的监测和定位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地。
北京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推荐理由
北京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暖温带华北石质山地次生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及褐马鸡等珍稀保护动物及其种群为主的自然保护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典型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使其成为华北石质山地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北京市自然保护区网络系统的关键地带。
保护对象
温带次生林
资源状况
植物资源动物资源
保护区类别
森林生态系统保护类型。
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北京西部,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清水镇境内,范围在东经°25′-°42′,北纬39°48′-40°05′之间。其中,核心区面积公顷,缓冲区面积.64公顷,实验区面积.46公顷。保护区总面积为.1公顷。
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建成立了"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为省市级自然保护区。
年1月,国务院批准百花山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在地质构造上位于华北陆台中部的燕山沉降带,其中北部属于北京北山隆起构造区的青白穹窿区,南部属于北京西山凹陷构造区的西山褶皱隆起区。
保护区大部分区域海拔在-米之间。最高峰为东灵山,海拔米,是北京第一高峰。
百花山自然保护区地处亚高山地带,属于中纬度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垂直变化明显,昼夜温差大,气温偏低,降水量较多,四季分明,全年平均气温在6-7℃,年积温≥℃,全年无霜期天左右。
百花山自然保护区地带性植被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在天然植被的植物种类组成中,有热带亲缘植物(蕨类、猕猴桃等),也有寒带亲缘植物(核桃楸、毛榛、锦带花等)。
保护区植物有科属0余种(含变种等)。其中,特有植物有百花山花楸、百花山柴胡、百花山葡萄、百花山鹅观草、百花山毛苔草,共5种;列入国际濒临绝种动植物贸易公约(CITEC公约)附录保护的兰科植物有凹舌兰、珊瑚兰、紫斑杓兰、大花杓兰、小花火烧兰等17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有紫椴、黄檗。
保护区陆栖野生脊椎动物20目47科种。其中,兽类6目13银喉长尾山雀科25种,鸟类11目27科种,爬行类2目3科7种,两栖类1目4科6种。另外,昆虫种类有10目73科余种。
野生动物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有褐马鸡、黑鹳、金雕、豹;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有斑羚、红隼、燕隼、雀鹰、松雀鹰、勺鸡、雕鸮、红角鸮、领角鸮、普通鵟。有北京市级保护动物50余种。
银喉长尾山雀,是雀形目山雀科的小型雀类,俗称十姐妹、团子、洋红儿、银颏山雀。体长一般在10至12厘米左右,尾长约占或超过体长一半。在冬季全身绒毛较厚。行动敏捷,常见跳跃在树冠间或灌丛顶部,生活在各种环境的树林中,以昆虫及植物种子等为食。
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暖温带华北石质山地次生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在中国极具代表性和典型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性,因其物种资源的丰富、地理位置的特殊和生态环境体系的完整所在,具有着区域性调节气候、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和风沙防治等巨大生态作用。
文字素材、图片来自网络
责编/网编:刘晓倩
长按指纹识别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