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植物园
北京植物园

您现在的位置: 北京植物园简介_北京植物园地点 > 北京植物园简介 > 读书行路19期回顾京城人文

读书行路19期回顾京城人文

发布时间:2020-9-5 18:46:39   点击数:

京城人文:前门百年

前门楼子九丈九,四门三桥五牌楼;

前门楼子九丈九,大栅栏对着鲜鱼口;

前门楼子九丈九,九个胡同九棵柳。

家长留言

在李老师娓娓道来的讲述中,感受到了与以往不一样的前门大街,同样的老字号,不一样的故事:“全聚德”的齐心协力;“天福号”的牌匾最初竟然是从旧货摊上淘来的;“都一处”的烧麦是二公子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发明的;“谦祥益”丝绸商店的发展及旧址……

现场的安保人员们因职责所在延误了一会儿时间,还一直跟随着,但他们也听得那么入神,逐渐放松下来,貌似已然融入忘我。

这大约就是“读书行路”活动的魅力所在,不管你是学生、家长、路人或者工作人员,只要靠近李老师,就可以收获知识与快乐????

家长留言

这么多年竟然不知道前门藏着个书店,还是个别具特色的书店。PAGEONE空间规划不拘一格,书架布局错落有致,灯光低调柔和,格调简约大气,尤其是透过二楼和三楼的落地玻璃窗可以直接凝视前门楼子。适合拍照和随意浏览。

有针对性地找书还是有点困难,不过有现代科技手段做保障,这根本不是问题,你只要把想买的书告诉咨询台,然后在款台直接等待付款即可。但是这么漂亮的书店你不想逛逛吗?没准还能顺便再买本别的书。

大北照相馆

大北照相馆创建于年,创始人是京城人士赵雁臣,店址在原宣武区石头胡同,当时以擅长拍摄戏装照而享誉京城。

大北照相馆从创建至今,经历了由私营企业向国营企业、国有控股企业的重大转变。也是中国私营企业数十年来的发展缩影。

赵雁臣二十出头,学徒以后决定独立开业。他没有本钱,与同乡商量合股,俩同乡各出一百二十五元,自己出人力股。租下门脸后,第一年第二年各赚一千多元,不仅没有分红,还告诉俩股东说经营困难赔了本。俩股东很着急,第三年赶紧拿回了自己的本钱。这样,大北成了赵雁臣的独资。

大北独特的经营点是戏装、学士服,很多人愿意特地来照相;赵雁臣认识了许多名角,举办抽奖活动,请孟小冬抽奖,然后称她中了个金戒指。消息传开,门庭若市。大北很早的时候就进口了转机,可以拍摄团体照,生意红火。由于照相管化妆、修版,许多人特意来照相馆每一年拍一张留念。

值得一提的是,大北照相馆曾在天安门广场设有拍照摊点,文革串联期间海量的照相订单使大北应接不暇,甚至要请北京、天津的许多照相馆前来支援。

四联美发

上世纪50年代,私营企业逐步改成国营。为支援首都建设,中央决定从上海抽调照相、洗染、理发三大服务业的精英企业,集体迁往北京。在周总理亲自过问下,从上海挑选了四家知名的理发名店迁来北京。这是“海派”服务业支援北京的一次大迁徙。随火车托运来烧水锅炉、美国进口理发椅、发卡、磨推子的油石等等一应设施。年7月27日,在王府井大街金鱼胡同正式营业。当时的北京市副市长给理发馆起了“四联”这个名字,寓意取其“四家联合”之意。

当时,特批四联定了个最高档次的价位:男子剪发8角,女士烫发2块2。服务也是到位,比如男宾剪头前后要用8条毛巾。

如今,四联成功申报了传统理发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拱三茬”、“无声吹风”、剃光头、刮脸、手盘卷、刷波浪、女士绞脸等。

在旧鼓楼大街的四联店,有一家北京美发博物馆,从古代到现代各种发式,还有过去走街串巷的“唤头”等,找个时候带着孩子们一起去参观。

谦祥益

“身穿八大祥(绸缎店),腰缠四大恒(钱庄)。”这是早年间京城流行的口头广告,意思是这个铺子里的东西穿、带在身上那才叫体面,其中“八大祥”是对绸缎商铺经营、服务俱佳的一种口头赞誉。

八大祥指“瑞蚨祥、瑞林祥、瑞生祥、瑞成祥、谦祥益、益和祥、东升祥、丽丰祥。

谦祥益的门面参考了欧美洋楼立面,非常洋气,内部是中式二层天井,建筑独具特色,目前是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经营真丝绫、罗、绸、缎、纱、绢、绉、纺等大类,是中国品种最齐全的丝绸商店。

到清末民初,谦祥益的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在全国各地开设绸布店20余处。在新中国合营改造时期被打散归各地所有。年,谦祥益改名“北京丝绸商店”,年改回。

五牌楼

前门楼子九丈九,四门三桥五牌楼

四门:正阳门城楼、箭楼两座门,加上瓮城东西两座门。

三桥:箭楼南面前门大街在护城河上有并列三座桥。这也是“正阳桥”的来历。

五牌楼:明朝正统四年(年)建成时为木结构,六根立柱均为通天柱,每间上有两道额枋,枋间有镂空花板,枋上以斗拱承楼顶,五楼均为四坡顶,正间额枋间镶“正阳桥”匾额,夹杆石上有石雕小兽。

正阳门箭楼、城楼、瓮城、正阳桥和五牌楼是一组布局合理、造型庄严、气势凝重的建筑群,显示了中华民族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典范,也是北京城的标志性建筑。

瓮城在民国四年()被拆除。

上世纪50年代,北京的规划是全面学习苏联,强调要把北京建设成为一个生产型的城市,要优先发展重工业。由于人民首都与封建古都重合,依据同心、同轴的旧城改造方案,首先拆除了中轴线上皇城前沿的中华门、棋盘街和东西千步廊、东西三座门。五牌楼也在年因为“妨碍交通”被拆除,这样“四门三桥五牌楼”只剩下城门和箭楼两个门了。

年5月,前门大街改造期间,五牌楼重新修建。

天福号

天福号始创于乾隆三年(年),创始人是清乾隆年间的山东掖县人刘凤翔。年天福号酱肘子制作技艺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天福号的成立还有一段故事。乾隆三年,山东掖县人刘凤翔带孙子来京谋生,与人合伙在西单牌楼拐角开了一家酱肉铺,经营酱肘子、酱肉和酱肚等。但店堂狭小,无名无号,一直不景气。一天,刘凤翔到市场进货,见旧货摊上有一块旧匾,上书“天福号”三个颜体楷书,笔锋苍劲有力。刘凤翔认为这字确有功底,而且含有“上天赐福”之意,正好用作字号来招揽生意。于是他买下牌匾,回家稍加油饰,悬于自家小店门楣上,果然气派非凡,使小店顿然生辉。一些文人墨客常停留在店前品评“天福号”三字的书法,顾客也渐渐多起来。小店此后生意日渐兴隆。“天福”果然降临。

过去的熟肉铺都是夜间制作,白天出售。有一次,刘凤翔的后人刘抵明夜间守灶,困倦睡着了,肘子煮过了火。不料第二天刑部一位官员吃过后说,连声称好。刘抵明如法炮制,结果大受欢迎。此后刘抵明认真研究,总结出一套独特的制作方法,并在选料、加工上越来越严格,酱肘子的质量也越来越好,名气越来越大。慈禧太后尝过这酱肘子之后,也很欣赏,并赐给天福号一块进宫腰牌,规定每天定量送入宫中。从此,天福号的酱肘子就成为清宫贡品。

在店铺门口的雕像,就是一个太监正在向慈禧太后进献酱肘子。这形象不太合适。真实的情况里,太监在太后面前岂有站在太后面前高高在上的道理?

过去,天福号只认京东八县的黑毛猪。那里水土好,猪的成熟期为11个月左右,肉比较瓷实。做肘子只用猪的前脚,一个肘子能有五六斤。天福号的绝活在配料和掐汤上,肘子进锅煮一小时后开始掐汤,需要能随时掌握火候;还有的关键就是收汁出锅。虽说叫酱肘子,可没有一点酱或酱油,肘子上的色是糖色。出锅时皮贴在肉上,提拉起来不碎不散,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到口酥嫩。

新中国建立之后,店铺几经变迁。天福号迁至西单路口西南侧,旧牌匾也不知下落。著名书法家董寿平题写的新牌匾在文革期间被砸烂。现牌匾是由当代书法家陈淑亮题写。

一条龙

创建于乾隆50年(公元年)是北京比较早的有名回民涮羊肉馆。

原名“南恒顺羊肉馆”。传说光绪二十三年(公元年)春末一天,南恒顺来了两位顾客,一主一仆,吃完涮肉没钱付账。韩掌柜看这两个人不像骗吃之人,便笑着说:“没关系,您二位请便吧!什么时候方便给带来就行了。”第二天一个宫里的小太监把钱送来,大家才知道,昨天那个年轻人是光绪皇帝。韩掌柜立即将昨天皇帝做过的凳子、用过的火锅都用黄绸子包好,当作“宝物”供起来。于是“壹条龙”在南恒顺吃饭的事很快在北京传开,人们便将南恒顺称为“壹条龙”。直到辛亥革命后,店铺才正式挂出了“壹条龙羊肉馆”的牌匾。

丰年灌肠

原来门脸儿在隆福寺。这是我童年的美好记忆。跟着长辈去吃一次灌肠,就像过节一样甜美。

灌肠的做法是用甜薯淀粉在笼屉上蒸成大坨儿,晾凉了后用刀旋成不规则的片儿,在大铁铛里用油炸了,浇上蒜汁儿吃的。请注意这个“旋”字,很多号称北京风味的餐厅里所卖的灌肠儿之所以不是那么回事儿,很大程度上就在于不是“旋”出来的,而是切出来的。炸灌肠儿的技术之一,就是要炸到薄的地方焦脆,厚的地方嫩软,只有旋成有薄有厚、不规则的菱形片才能出这个效果。

全聚德

全聚德烤鸭店由杨寿山创办于公元年。当时他由冀县逃荒到北京后,先在前门肉市做生鸡生鸭买卖,等积攒了一些资本后,盘一家濒临倒闭的干果店,开了个烤炉铺,重立新字号,名为“全聚德”。

当年全聚德的创始人请一位秀才题写匾额。可是全聚德牌匾上的德字少了一横。这是为什么呢?

有人说,当时杨老板把钱秀才请来,两人对饮开怀,由于钱秀才多喝了两杯,精神有些恍惚,一不留心,“德”字忘写了一横。还有说法,当时杨寿山创业时,一共雇了13个伙计,加上自己一共14个人。为了让大家安心干活,同心协力,所以让钱秀才少写一横,表示大家心上不能横一把刀。

实际上,这个“德”字写法不是错字,而是个异体字,在古代的一些书法作品上可以见到多例这样的写法。

全聚德建立于同治三年,最初几十年一直不温不火,到民国初期还因经营不善陷入亏损,直到后来请来荣成人李子明做掌柜化解了困难。第一件事是发行“鸭票”,红色宣纸,印有“全聚德老炉铺鸭票”八字,内容为取大烧鸭子两只,本意可以抵充债务,发行后很受欢迎,成为了百姓节庆送礼的项目。第二件事便是重金聘请了从御膳房出来的烧烤师傅,创制挂炉烤鸭。

全聚德采用挂炉烤法,不给鸭子开膛。只在鸭子身上开个小洞,把内脏拿出来,然后往鸭肚子里面灌开水,然后再把小洞系上后挂在火上烤。这方法既不让鸭子因被烤而失水又可以让鸭子的皮胀开不被烤软,烤出的鸭子皮很薄很脆,成了烤鸭最好吃的部分。挂炉有炉孔无炉门,以枣木、梨木等果木为燃料,用明火。烤出的鸭子外观饱满,颜色呈枣红色,皮层酥脆,外焦里嫩,并带有一股果木的清香。

说起烤鸭,现在在鲜鱼口东口的“便宜坊”其实更早。在大明永乐朝就迁到北京。记载说在永乐十四(年),在北京城米市胡同开了第一家便宜坊老店,据说牌匾上还有“金陵”二字。这是今天北京烤鸭的鼻祖。当年生意兴隆,名声响亮得很,单是门两旁那副“闻香下马”、“知味停车”的对联,便颇能引人垂涎。

焖炉烤鸭的炉子最先是用砖砌起来的,砌砖讲究上三下四中七层。特点是不见明火。先要把炉壁烤到热成灰白色,然后灭火,将鸭子入炉,关闭炉门,凭炉壁的热度把鸭子炯熟,期间不能开炉门,也不能将鸭子翻身。这种烤法的好处是鸭子受热均匀、耗油量小,但确实对师父的手艺和经验要求非常高。这也是为什么后来便宜坊发展不如全聚德的一个重要原因,人才培养太难了。

到清朝后期,北京大小烤鸭店多达四五十家,遍布大街小巷,其中九成左右是由荣成人所开办,这其中包括了后来大名鼎鼎的全聚德。

亿兆百货

年开业,东家是长春堂药铺的老板,非常擅于挖人才。特点是垄断经营。亿兆百货专门设专人代办由上海和日本进货。他们从上海直接进线袜、毛巾、雪花膏等,日本牙粉、雪花膏来包销,一些品牌在北京只有亿兆一家经销和批发,其他地方想要,只能从亿兆进货,这种垄断经营很大程度提升了亿兆的口碑。另外,亿兆还集合小手工业者加工织袜子、毛巾,按质量交货、领手工费,也提升了品牌美誉度。

“兆”字在中国的计数方法中可不是一百万,而是一万亿。中国的计数单位分成上法、中法、下法三种。按照中法,采用四位一进,分别是万、亿、兆、京、垓……

都一处

大年三十,历来是大部分店铺关门,回家过年。只有两样买卖上人,一个是澡塘子,一个是当铺。

传说在乾隆17年的大年三十晚上,乾隆皇帝微服私访回京途经前门,当时所有的店铺都已关门,只有一家“王记酒铺”亮灯营业,便进店用膳。由于招待周到,酒味浓香,小菜可口,乾隆对小店产生了兴趣,便和店主闲谈起来,询问酒店叫什么名。店主回答:“小店没名”。乾隆听后说:“此时都城开门的就你一家,就叫都一处吧!”乾隆回宫后亲笔题写了“都一处”店名,命人刻在虎头匾上送来。从此“都一处”代替了“王记酒铺”,生意十分红火。

烧麦是非常引人喜爱的特色小吃,据说起源于包子。它与包子的主要区别除了使用未发酵面制皮外,还在于顶部不封口,作石榴状。最早称稍麦,形似卖稍开的花。“以面作皮,以肉为馅,当顶做花蕊,方言谓之烧卖。”

烧麦一词的来历,另有多种说法。一说是明末清初时,在大南街大召寺附近,有哥俩儿以卖包子为生,后来哥哥娶了媳妇,嫂嫂要求分家,包子店归哥嫂,弟弟在店里打工包包子、卖包子,善良的弟弟除了吃饱以外,再无分文,为增加收入今后娶媳妇,弟弟在包子上炉蒸时,就做了些薄皮开口的“包子”,区分开卖,卖包子的钱给哥哥,稍带卖的钱积攒起来,很多人喜欢这个不像包子的包子,取名“捎卖”,后来名称演变,传播开来就改叫烧麦了。

吴裕泰茶庄

北京人爱喝花茶,历史不长,不到年,呵呵。源于宋,始于明,盛于清。绿茶茶坯,经茉莉花反复熏制。

吴裕泰茶庄的茉莉花茶出名,坚持“三自”方针:“自采、自窨、自拼”。茶坯从安徽、浙江等地自采,再运至福建自窨,最后运回北京自拼。

光绪年间,徽州歙县的吴老先生随从一位举人进京会试,出门时带了些茶叶,到了北京,吴先生逐渐和住地周围的北京人熟悉了起来。为了感谢邻居的照顾,他把从家里带来的茶叶送给了邻居。没想到,邻居们喝过茶后赞不绝口,劝说吴先生摆个摊卖茶叶。吴老先生尝试着在北新桥大街路东的一个大门洞里摆起了茶摊,没几天茶叶便销售一空。细心的吴先生发现在北京满汉居住最密集的地方,无论贫富贵贱,人们都喜欢喝茶。吴老先生跟随的举人落榜,要继续留在北京苦读,等待下科再考。他派吴先生回歙县替他取些银两。吴先生回到家乡,尽其所能带回了大量的茶叶,正式开始了在北京的茶叶生意。

北新桥大街路东的一个门洞就是"吴裕泰"的发祥地。据说这里原来是个破败的府第大门。连门牌都没有。起初,吴家的茶叶包装纸上只印有“北新桥路东大厅便是”。吴家经过数年积累,便把这个大门洞买下来,经过修缮,建成店铺门面,起用了字号。年(光绪十三年)茶栈正式悬匾开张。

吴老先生去世后,五个儿子继承家产,按“仁义礼智信”分配。用股份管理企业的形式开始了最早的茶业连锁尝试,逐渐在北京和天津两地开设了11家茶庄。

年公私合营,吴裕泰茶庄各门店被划归各地政府。总店的北新桥吴裕泰茶庄划归到了东城区副食品公司,叫北新桥副食商场下属门店的茶叶组。文革期间,北新桥大街改名叫红日路,吴裕泰茶庄一度改名为红日茶庄。年才恢复。

从家骑行到前门大街,听李庚老师讲解北京人文历史故事。疫情期间的确把孩子憋坏了,孩子们感叹:今天好幸福,听完老师讲课,还能吃东西、拍美照、买东西、骑自行车。学习之余融入生活,学会从生活中去总结学习的东西,不虚此行。

微视频:相聚前门

年“读书行路”选摘:

[读书行路-20期]世界读书日之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baguanli.com/zwyjj/10101.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