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环球建筑(LiveinArch)
作为人类文明精神的聚合地,美术馆被赋予了太多符号与象征。它能给人一种慢下来感悟、体验、对话、分享和品味美好生活的方式,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也提供了看待世界的全新视角和感受,本篇小编精选了30个中国最值得一看的美术馆,你一定不能错过!0
长江美术馆直向建筑美术馆位于新建社区南端边界,与城市紧邻,美术馆就像一块坚硬的砖,在这个特定的空间和时间的坐标点上,沉默并注视着周边喧嚣和变化着的城市。02西岸美术馆DavidChipperfieldArchitects美术馆地块呈三角形,位于宽阔的滨江绿化带的最北端,围绕该建筑的地面广场被抬升至洪泛区之上,黄浦江景致一览无余。立面材质将斑斓的日光带入建筑,夜间也透出绚丽的灯光,与悬挑屋顶光洁的质感涂料饰面形成鲜明对比。03UCCA沙丘美术馆OPEN建筑事务所这座消隐的美术馆,如同藏于沙丘之下的神秘洞穴。海岸沙丘经历了漫长的时间累积和风沙推移而自然形成,并被原生低矮灌木深扎的根系固化下来。建筑师保留了混凝土壳体上留下的不规则甚至不完美的肌理,让手工建造的痕迹可以被触摸、被感知。04木心美术馆OLIArchitecturePLLC木心先生本人一生都追逐美、审视美,甚至挑剔美,但他在临终的时候看到设计稿时说:“风啊,水啊,一顶桥。”于是,乌镇环湖而造的木心美术馆落成,由陈丹青任馆长。美术馆设计遵循木心先生生前喜欢的简约美学,由建筑大师贝聿铭弟子冈本博等人设计。馆内乱石与野草呼应,疯狂又典雅。05悦·艺术馆BLACKhome悦·艺术馆原为易拉罐生产车间,原始建筑的弧形玻璃幕墙使反射于其上的发酵罐罐体扭曲形变,这引起了建筑师的浓厚兴趣。于是,新立面的设计中建筑师们承袭了弧形语言,用内凹的弧形界面对应突出的罐体,形塑建筑的边界形态。06树美术馆DaipuArchitects树美术馆被誉为“天堂美术馆”,现在甚至已经成为北京宋庄地标式的建筑,由年轻的建筑师戴璞先生设计,通过真实的材料和纯净的空间,将自然光,绿植和水体完美融合在一起。庭院内没有一丝余波,平静的水面会帮你过滤掉外界繁杂的心绪,静下心享受这里的展览。或许这就是设计者的初衷,就像树一样归于大自然,进行“光合作用”、“有氧呼吸”。07龙美术馆西岸馆大舍建筑中国内地收藏家刘益谦、王薇夫妇创办的私立龙美术馆龙美术馆是以“伞拱”悬挑结构自由搭配而成的场馆。其场馆主要是以灰色的混泥土浇筑而成,充满了工业时代特有的情怀,给人们一种穿越时空的年代感。纯粹的用混泥土结构和材料构建的空间呈现出一种原始的野性魅力,让游客感受到建筑、艺术和设计者三者间激烈碰撞的火花。08松美术馆朱周空间设计松美术馆是由华谊兄弟创始人王中军的跑马场改造而成,笔直的通道与虬曲的古松掩映着一座白色石块筑成的中式建筑。长达米的院子中,99棵形态各异的古松翠柏共同构成一种苍劲的人文景观,“松”也成为了这里的标志。松美术馆庭院内左右皆有古建,与中间的现代展馆组合。既有西式的美感,又不失东方韵味。09武隆·懒坝美术馆C+Architects懒坝美术馆是为武隆·懒坝国际大地艺术季设计的主展示场馆。作为整个展览活动中最重要的一个建筑,其本身即是一件大地艺术作品。在远离都市文明的山中,建筑师利用自然中的经验,通过对大地景观稍加施工,使人重新注意自然并回归到自然中去。0吉首美术馆非常建筑美术馆以桥上桥的形式构成,下层的钢桥是开放的桁架结构,为行人通过提供了一个带顶的街道,同时也助于疏导洪流;上层的现浇混凝土拱桥内部设有画廊。两桥之间是一个由玻璃幕墙和筒瓦遮阳系统围合而成的大展厅,用于举办临时展览。杜岙美术馆波捷特ProgettoCMR宁波杜岙美术馆由意大利波捷特建筑设计打造而成。此简约当代美术馆地处浙江省宁波市一个众山环绕中的小村庄。该地块最初是军队粮站,汇港集团收购后,将其改造成一个储存“精神食粮”——艺术作品的仓库。2至美术馆,深圳墨照建筑设计事务所美术馆是由一栋普通混凝土厂房的局部两层空间改造而成的。美术馆分为两层,一层的主要功能是门厅及多功能厅,二层是展厅和工作坊。在九百多平米的厂房空间里,设计师通过空间节奏的变化、自然光影的引入和材料肌理的运用,为至美术馆创造丰富和有趣的观展体验。3溶岩美术馆三文建筑/何崴工作室溶岩美术馆修建在海尾山谷北侧的巨大岩壁之上,可以俯视整个山谷,奇峰、怪石、河流、天坑,以及谷底的游客服务中心建筑群都尽收眼底;稍抬头,是一望无际的万峰如林。日出、日落、云卷、云舒,置身溶岩美术馆,有一种不真实的幸福感。4凤凰谷山顶艺术馆dEEPArchitects凤凰谷山顶艺术馆位于北京和承德交界处的燕山山脉之上,远眺金山岭长城。设计师用建筑的形态去继承和演绎“势”,依山就势,顺势而为,如此产生出一个与群山相得益彰的形体,反映了周遭连绵的山势和自然形态,与之融为一体。5红砖美术馆董豫赣红砖美术馆由企业家、收藏家闫士杰和曹梅夫妇创办,作为一号地的地标性建筑,占地面积近二万平米,其中包括平米的室外园林。美术馆采用红色砖块作为基本元素,辅以部分建筑上青砖的使用,打造出一座配备有当代山水庭院的园林式美术馆。6上海艺仓美术馆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艺仓美术馆原先是一个老旧煤仓,建筑设计采用了悬吊结构,利用已经被拆除屋顶后留下的顶层框架柱,支撑一组巨型桁架,然后利用这个桁架层层下挂。略微错动的横向层板既作为空间也作为景观,仿佛暗示了黄浦江的流动性特征。7范曾艺术馆原作设计工作室范曾艺术馆是为满足范曾大师书画艺术作品以及南通范氏诗文世家的展示、交流、研究、珍藏的需要而建造的。艺术馆以传统的空间的“院”为切入,将院落从物化关系中脱离,继而呈现游目与观想的合一,以期达到“得古意而写今心”的意境。8沭阳美术馆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沭阳美术馆定位为展示和传承沭阳文风的书法艺术馆,建筑构思从宣纸,笔墨,印章中提炼了中国书法艺术中最为根本的黑白红三色,以单纯的色块体量打造纯粹的空间体验。沿街最大的展厅红砖外墙,如同一枚凝实的刻章,印盖在飘逸的水墨画卷上。9知?美术馆隈研吾“知?美术馆”由著名建筑师隈研吾设计,位于新津县老君山山脚下,引导人们到达山顶道教的圣地,瓷砖由线缆相连,悬浮在空中的瓦片给人一种轻盈自在感,空间旋转的造型,让光线由暗延向光明,穿透瓦片缝隙的光影尤为柔和。20泉美术馆第一实践建筑美术馆建在宋庄的一个湖泊旁,整个空间设计简洁大气,铝格栅吊顶给空间带来简洁一致的中性氛围,给艺术展品创造最佳的背景。屋顶阶梯式的露台相互形成高度差,自然的光线直抵每一个展览空间。2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有着得天独厚的滨海景观,建筑形体在遇到场地内横贯的一段红树林湿地时,采取了连廊和屋顶双层最大达60余米的高跨方式,获得了难得的半室外景观空间和新奇的视角。沿南北向伸展并与海面平行的观海长廊,成为景观和展厅之间的中介,营造了一个开放、明亮、气韵流动、令人印象深刻、轻松愉悦的空间。22山东美术馆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山东美术馆的建筑设计确立了以山、城相依的主题,建筑形体从四层的山形自然过渡到六层的方形;并在“山·城相依、泉·城相映”理念的贯穿下,场馆样式从南往北采取了退台式形体,往北层数渐渐增高,形状由梯形渐变为正方体;而“泉”的意象则由屋顶的天窗来体现。23台州当代美术馆大舍建筑美术馆试图以现浇混凝土的粗砺与平行筒拱空间的细腻营造崭新美术感的空间氛围,筒拱的结构非常好地结合了展厅的灯光设计,并且在空间上沟通着建筑的内外,形成了结构与风景的对应。24银川当代美术馆waa未觉(北京)建筑设计事务所美术馆外观的设计是基于这千年间地貌的变化,以流动的皱褶肌理还原了千百年间塑造了如今地貌的沉积岩运动,同这片土地千年前的过往发生着对话。犹如一个“运动中”的地质断面,暗喻着这片土地千年间的变化,其流畅、优雅的线条,给人以轻盈的印象,仿佛是“降落”在大地上,自成大地的景观。25南京四方美术馆史蒂芬·霍尔工作室美术馆由平行的透视空间的“块”与黑色的竹纹灌浇混凝土的花园围墙组成,建筑整体轻盈地悬浮在空中。地面上的笔直的通道逐渐变成了上层曲折的通道。26浙江美术馆筑境设计建筑体量依山形展开,并向湖面层层跌落,起伏有致的建筑轮廓如同山体的延伸,自然而然地融入环境背景中。黑色屋顶构件与大片白墙的色彩对比、多面坡顶穿插的造型手法,在“似与不似”之间表达着江南传统建筑特征,如水墨画般流露着江南文化的气质意韵。27鄂尔多斯美术馆DnA鄂尔多斯美术馆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艺术馆建立在沙丘之上,以半围合的广场为代表性架构,建筑物内部空间连续多变造成半开式结构的变化,可以从建筑物内部就能够看到外面的自然风光,让游客在观赏艺术品的同时也能够欣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28于庆成美术馆张华建筑–天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被称作“雌雄同体”的于庆成美术馆,设计构思用感性的词形容是“捏泥巴”,理性的词是流形:一个从头至尾充满运动变化的并有两个或多个不同表现形式端头的形体。而灵感来源和泥塑家于庆成本身的作品也有关系。虽然饱受争议,但仍然是一个大胆而富有想象力的美术馆。29韩美林艺术馆三磊设计韩美林先生曾经说过,当他第一次看到贺兰山的古岩画,才感到自己真正找到了艺术的家。年,他将自己的的众多作品捐赠给了银川市政府,银川韩美林艺术馆也正因此而兴建。艺术馆选址于贺兰山岩画遗址景区内,以当代建筑和当代艺术的形式对当地岩画重新诠释,展现了远古文明与现代艺术的传承延续。30丰盈·耕石艺术馆GOA大象设计丰盈·耕石艺术馆位于福建崇武,是国家级雕刻大师吴德强的作品陈列馆,也是一个位于雕刻工作厂内的改造项目。建筑师将三个不同姿态的院子植入建筑,形成了一个隔而不绝的独立世界。上海‖首届中国棕地景观环境再生与规划设计国际高峰论坛
背景与宗旨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过去30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但也带来许多负面效应。近些年来,伴随着高速的城市化进程和产业转型发展,由于传统工业衰退、资源的过度采集、城市建设、废弃物处理不当等原因形成了大量的棕地,不仅直接和间接影响了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与人民健康,也割裂城市空间,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
在中国,许多棕地往往都位于城市中心地带或重要的工商业聚集区,其潜在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巨大。因此,重塑棕地环境与景观,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居民提供休闲游憩场所,还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缓解城市用地紧张,优化空间格局和激发城市活力。
为了学习和借鉴国内外棕地环境治理与景观规划设计先进经验,促进相关各方的交流与合作,我们将于年2月8-9日在上海举办“首届中国棕地景观环境再生与规划设计国际高峰论坛”。本次会议将聚焦各种类型棕地场地环境修复和景观设计更新,探讨现有条件下棕地景观设计途径与方法。主办方将继续邀请一些在国内外多位享有盛誉的知名专家担任会议主讲嘉宾,结合不同地域、不同规模的城市棕地设计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与讲解。希望通过我们的活动,能够持续为相关各方搭建相互交流、合作与信息共享的平台。
(上海桃浦中央绿地,JamesCornerFieldOperations+上海市园林设计研究总院)
现正式诚邀全国各地的城市规划管理单位、生态环保建设单位、各城投公司、地产开发企业、规划师、景观设计师、建筑师及相关人员参加本次活动,共同探讨未来中国棕地再生设计策略与途径。我们也真诚欢迎各地业主单位借此机会携项目前来洽谈规划设计业务!
(智利拉斯萨利纳斯开发区再生规划设计,Sasaki)
(浦东棕地再生设计策略,Sasaki)
主讲人介绍张韬
Sasaki规划设计公司
董事及设计主席
张韬先生拥有景观建筑和生态学的双学科背景。作为Sasaki的董事,他活跃于生态设计的领域,并一直致力于把设计实践和科学研究相结合。他既强调美学和感性创造力对项目设计的重要性,同时又在理性科学研究中寻找设计灵感。作为Sasaki国际影响力的核心成员,他领导了多个Sasaki的获奖项目。他在Sasaki领导发起研究课题,并与不同学术机构合作进行包括设计空间用后评测和环境健康等课题的探索。他多次在国际会议和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设计和理论文章。除了实践,他还在美国罗德岛设计学院教授城市景观,并受邀到哈佛大学设计学院、麻省理工及多所大学讲学和客座设计评论。
林菁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多义景观规划设计事务所
主持设计师
林菁,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第4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东京农业大学客座教授,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论与历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园林景观分会理事,《风景园林》杂志编委。研究领域包括园林历史,现代景观设计理论,区域景观,乡村景观等,发表大量相关论文和著作。同时作为北京多义景观规划设计事务所主持设计师,从事领域广泛的规划设计实践,作品获得包括美国ASLA规划奖、IFLAAPR设计奖、英国BALI景观奖、英国LI景观奖、以及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规划设计奖等20多项国内外重要奖项。
涂震江
AECOM
中国区环境事业执行总监
涂震江先生年毕业于美国威斯康星州马凯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研究所,目前任职于美商AECOM公司担任中国区环境事业执行总监,在亚太地区从事环境工程与咨询服务近30年,工作地点包括中国大陆、台湾、日本与韩国等地。涂先生专精于环境污染防治工程规划、场址环境稽核、土壤及地下水污染调查、场址污染整治修复工程等。涂先生非常熟悉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环保法规,曾参与台湾环境保护署委托研究项目多年,协助研订土壤与地下水相关监测与管制标准与土壤及地下水调查采样作业规范。涂先生擅长调查与整治修复遭受有机物(如总石油烃与氯代烃挥发性有机物)污染之场址,迄今已经在亚太地区完成数百件场址环境污染调查,其中部分污染场址已完成或正在进行整治工作。
MartinRichell(马丁·利其尔)
上海琸域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马丁先生,年毕业于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并获得水文地质学的理学硕士学位。拥有超过25年的污染场地调查评估、污染场地修复经验。专注研究污染物迁移特征及其行为特征、原位修复技术和异位修复技术的开发及应用。现任上海琸域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负责技术支持与科技研发,传递英国先进技术、工程经验。曾任英国RAWGroup中国区总经理、英国区修复项目负责人,担任数百项污染场地调查以及污染场地修复工程的技术负责人。
周虹
JamesCornerFieldOperations
设计总监
周虹女士是JCFO事务所一位注册景观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拥有超过5年在美国和中国领导高度复杂项目设计的实战经验。她目前作为设计总监负责包括深圳前海桂湾公园、上海桃浦中央公园、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新校区等中国项目。周虹女士也曾作为主任设计师和项目经理与世界知名事务所一起设计了许多重要的项目,如迈阿密骑士广场、西曼哈顿综合开发项目、深圳大冲华润城等。周虹女士拥有清华大学建筑学学士与硕士学位,以及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景观建筑学硕士学位。
王墨
上海张唐景观设计事务所
自然工作室负责人
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讲师、硕士生导师
王墨先生是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学博士后,广东省科技咨询专家。年度博士后特别资助和面上资助获得者,主持国家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ESI高被引论文作者。《InternationalJournalofArchitecture,ArtsandApplications》编委,《ScienceoftheTotalEnvironment》杰出贡献审稿人。王墨博士的研究方向为低影响开发和绿色基础设施。作为张唐景观生态团队的负责人,参与了南京汤山矿坑公园、杭州良渚文化村劝学公园、广州万科大鱼公园等多个有影响力项目。
郭建梅
易草(北京)生态环境有限公司
总经理
内蒙古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环境治理修复的科技型企业,在草原修复、矿山/荒山/边坡修复、荒漠及沙地治理、盐碱地改良及土壤修复、垃圾场/废弃地修复领域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该公司先后完成了扎赉诺尔露天矿、白云鄂博矿、乌海矿山等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工程,均获得了广泛的好评与认可。作为该公司生态设计的负责人,郭建梅女士毕业于内蒙古农业大学园艺专业,后获清华大学风景园林硕士学位,曾先后在青岛市市政工程设计院景观所、北京清华规划院风景园林所等单位从事景观设计工作。她于9年加入蒙草集团,担任首席生态执行官,现任易草(北京)生态环境有限公司总经理。
夏源
Atkins阿特金斯亚太区景观部门
高级景观总监
夏源有着丰富的全球设计经验,对城市设计、景观规划、景观设计,以及后工业景观有着丰富的设计及研究经验。他毕业于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师从著名生态景观设计大师拉茨先生。5年在德国瓦伦丁事务所参与了上海辰山植物园的方案设计(世博会配套项目)。7年起在德国著名的拉茨事务所参与了世界各地的各种类型的设计工作,尤其是中德之间的合作项目。年开始在上海工作并主持了多个重大项目。夏源是阿特金斯中国区景观部的负责人,对设计充满激情,并注重设计背后的理性思考,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贯彻。
吕焕来
安博戴水道中国区总监
吕焕来女士热情在于景观设计和水环境治理,擅长利用生态水敏创新设计的理念及方法,建立水与水周边城市的发展及景观基础设施的设计。对城市大型综合公园的设计有独到见解。多年的项目实践中将国际科学的生态工法工程经验及河道模拟技术推广并应用到中国河道治理中。其研究领域涉及海绵城市开发与规划,生态景观规划,河道治理,商业综合体等。参与成都绛溪河公园、深圳海洋新城规划设计、长春饮马河河道治理、北京通州萧太后河河道治理等。
季弘斐
麓刻景观创始人
季弘斐,哈佛大学景观建筑硕士,麓刻景观LookLandscape创始人,美国注册景观建筑师协会会员,RAC设计企业孵化基地创始人。师从于国际风景园林大师玛莎施瓦茨和国际景观生态学大师理查德福曼。毕业后他在荷兰祖母级景观公司BureauB+B工作,师从极简主义大师MichealvanGessel。年创立麓刻景观工作室,落成项目有上海农商银行总部内庭院、泰州阿拉斯加犬舍、上海西虹桥0-05,-0,40地块等。
尚有来自SWA的主讲嘉宾正在邀请中,待确认主讲人后,另行通知。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