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有一条河,它很小,一般的地图上,都勾画不出它的轮廓。只有当走近它的时候,才能感受得到那是一条神奇的河流,弯弯曲曲、逶迤向前,它如同一个大写着的字母U,流经广袤的热带雨林,投入澜沧江的怀抱,汇入湄公河。
它发源于勐腊县的瑶区群山之间,全长一百多公里,汇聚了许许多多比它还要小得多的溪流,沟沟岔岔形成了自己的流域,它是澜沧江在境内的最后一条支流,养育了世居于此的人民,它就是勐腊县的母亲河——南腊河。
南腊河这条小小的河流,因处于曾经的老少边穷地区,地理位置偏僻,信息隔阻、交通闭塞,一直不为外人了解和知悉。直到上山下乡的岁月里,来了湖南的农工,来了北京、上海、重庆、昆明的知青,才打破了这里的沉寂,把南腊河的美名远播。
南腊河虽然小,它却不是一条一般的河流,它所流经的地方,是经过上帝之手培育出来的绿色王国,动植物的种类之多,在地球北半部的同一纬度上绝无仅有。走在南腊河的两岸,就像走进了动植物的殿堂,林深树密色彩斑斓,各种树木共同生长在蓝天之下,组成一个和谐的大家园。那犹如火箭尾翼、长有板状根部高大挺拔的望天树,树冠高不可攀直冲云端;粗大的藤本植物在林中穿梭,它们缠绕着大树攀援,有的在树与树之间悬挂,有的攀升到树颠;巨大的竹蓬根连着根长得盘根错节,竹叶随风摇曳婆娑多姿;绞杀植物伴生在其它的树种之上,长得生气蓬勃,要把别的植物活活绞死才肯罢休;寄生的植物有飞鸟和小动物们播种,纷纷在大树的枝杈上安家;深绿色的苔藓长在绿色的树干枝头。茂密的树叶遮挡着阳光,林中潮湿阴暗,热带雨林给南腊河涂上一抹殷緑,绿色为南腊河输送着悠悠涓流。
南腊河穿流于勐伴、勐腊、勐满、勐捧的平坝之间,这些平坝是亲水民族傣族同胞的家园,傣家村寨竹楼依水而建,竹楼在薄雾中影影绰绰,村寨里的炊烟随风飘散;汲水傣家女来到河边,肩挑荷罐窈窕多姿婀娜身段;傣家儿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用河水浇灌农田;劳作一天傍晚归来,下河洗澡男女各在一边,男子赤身裸体没有遮拦,傣女沐浴缓步入水,轻绾筒裙从容坦然,河水淹至那里,筒裙绾至哪里,最后盘在头的上面。夕阳斜照,人水交融、消除一天劳作带来的疲劳,河面荡漾着欢声笑语一片。
南腊河从两千多米的山涧走来,流过了平坝,穿过了丘陵,走过起伏连绵的山谷。从源头一直到与澜沧江的汇合处,都有建设兵团连队的影踪。建设兵团的大六团,二十几个营、数百个连,星罗棋布的分布在南腊河的两岸,这里的知青们与南腊河结下了不解之缘。我们这些知青常从河上过,没有桥梁、没有船只,就用粗铁丝捆在河两岸的大树上边,砍来竹子扎成竹筏,人站在竹筏上拉着河面上的铁丝在河上往返。
从南腊河流经的地方来看,我们的连队位于南腊河的尾端,这里是勐腊县地势最低洼的地段,这里的地势虽然最低却不平坦,河水千百年来的冲刷,在这里不断的切割而形成峡谷,农垦人在峡谷里拦河筑坝,建起了南腊河上唯一的一座电站,高高的铁塔一座连着一座,将光明源源不断的送出。
南腊河在旱季里,没有天上的来水作补充,热带雨林就为它注入细流涓涓,河水的流量虽然不大,却是一年到头緑水长流从不间断。这个时候它是安静的,苗条、文静,悄无声息、流淌缓缓,一泓绿水碧波涟涟,天上白云倒映水面,岸边是婀娜多姿婆娑摇曳的竹林,岸边是郁郁苍翠的大树参天,不时有猴群在大树上嬉戏攀援,一切都是那么富有诗情画意,让人陶醉、让人沉迷。当旱季结束、雨季来临,它会一改本来温顺的面目,这个时候它是放荡不羁的,粗犷、顽劣。滚滚而来的天上之水,把两岸的泥土冲刷、吞噬,汇集于南腊河里,于是原本清澈的河水顷刻之间就变成了浑浊的红水河,河水夹杂着泥沙,漂浮着枯枝断木,水流湍急,浩浩荡荡,其势汹汹,势不可挡,好像要将一切都吞没。我们初到这里的时候,不知道它的厉害,曾有一次八女过江,最终只走过来七位,有一位永远长眠在南腊河畔的山头。
南腊河的尾端两岸,居住着哈尼族的同胞。一个有几十户人家的哈尼寨子与我们的连队紧紧相连。那时候,这里的哈尼男子主要是上山打猎、下河捕鱼,女子负责砍柴、纺线,织布,每到夜色降临,哈尼女子在煤油灯的光焰下织布,织布机吱呀吱呀的响声就从哈尼寨子里传出,这里是山区不种水稻只种旱谷,哈尼人刀耕火种,他们选好一片森林,砍坝、烧荒,在布满黑色灰烬的土地上,播下种子,到了秋天就去收获旱谷。
南腊河的河水流到我们所处的地段,这里的水面不宽,但滩多潭深,是许多鱼类的乐园。有鲤鱼、鲫鱼、乌鱼、大头鱼,还有叫声如同婴儿啼哭的大鲵。常看见哈尼男子捕鱼,他们腰系鱼篓手提撒网,打着赤脚在浅滩旁观望,一旦有鱼出现,左手握住连接撒网中部的绳子,右手将撒网奋力撒去,撒网向空中撒开,落下后罩住河水,鱼儿就只有束手就擒。我们连长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拿着那用自行车的钢丝做成的粗大鱼钩,去到他早已看好的地方放钩,第二天的早上再去收线,常常都有颇丰的斩获;我们从河中逮鱼的方法就简单,一段时间里,我们把炸药点燃丢进水里,只等“轰”的一声响起,然后再跳入水中,将震晕的鱼儿抓起就是收获。我们除了从河中捕鱼,还曾经捕获过老鳖,吃其肉,将那大如筲箕的鳖甲晒干,探亲时带回家,送给亲朋治病入药。那个年代,我们的生活艰难,缺油少荤,河中鱼类在很大的程度上,缓解了我们对荤腥的饥渴,为知青们的身体发育补充营养做出了贡献。
知青返城离开了南腊河,一别许多年。其间,虽然游历了许多的名山大川,虽然见识了很多的江河湖泊,总感到不及对南腊河的印象深刻,总感到对南腊河有那么的一种眷恋,那是因为我们的青春汗水,我们的激情热血,都挥洒在那片土地、挥洒在南腊河畔。
伴随着岁月流逝,经历了生活磨难,南腊河成为远方深情的呼唤。
于是,当年的知青们结伴而行,回到边疆、回到南腊河畔。面对小河淌水,多少往事涌上心田,过去的痛苦艰难,已成沙砾沉入河底不再泛起,以往的快乐往事,化作奔腾浪花留驻心田。现在想来,青春岁月虽然艰苦,却为我们后来的生活,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让我们能够坦然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现在,南腊河畔的民族风情和热带风光,吸引着旅游观光的客人,那里已是旅游的热点,在长假期间,挂着全国各地牌照的车辆,流连在南腊河畔,穿梭于望天树风景区、关累港口、磨憨口岸、还有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南腊河两岸的胶林倒映水面,微风吹过,河水微澜涟涟,那一波波飘去的涟漪,就像我们已经消逝的青春飘远,只留下美好回忆沉淀下来难以忘怀。
勐腊县地图来自网络
转载自新浪博客:盖碗茶的博客
《知青情缘》太原治疗白癜风的医院补骨脂素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