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药用植物园的概况
药用植物园隶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用植物研究所,是亚洲主要药用植物园之一。她担负着广泛收集药用植物品种、保护药用植物资源、宣传普及我国传统医药学的重任,是反映我国药用植物发展水平的一个窗口,是我国同其它各国医学界、药学界进行联系的桥梁。
药用植物园位于东经°25′、北纬39°37′,地处北京市西郊风景区百望山山下,距离市区约10公里。药用植物园创建于年,是中央卫生研究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前身)药用植物试验场标本园。当时,在前苏联药用植物和芳香植物研究所栽培专家里基杨诺夫同志帮助和指导下建立,并形成了相当的规模。年,随着药用植物研究所的成立,药用植物园得到国家财政部的资助而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药用植物园现有土地面积约亩,其中开放展区近亩,良种繁育区余亩。药用植物园展览区正门朝南,园内的西面、北而是由人工创造的小丘陵带,环绕在植物园的外围,从面形成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地形特点。有人工湖从正北穿过药园入东南止,将植物园空间分隔开来,又有亭、画廊、水榭、小桥、园路等,形成突出的建筑主景。全园在景观建设的同时,还开展了大量科学研究工作。
根据“种类多样性导致群落稳定性”的生态学原理,植物园的建设实行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相互配置,努力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园林生态环境。据药用植物园()统计资料,“建园十年来,共栽植木本植物种株。其中常绿植物13种株、落叶植物种株、乔木56种株、灌木61种株、木质藤本10种株。此外还有近平方米的绿篱,近平方米的花篱。全园先后引种草本药用植物1余种,遍布植物园的诸多景区。
药用植物园每年接待外宾、学者、旅游团体等数万人次,越来越为人们所熟悉和喜爱,先后承担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京华医科大学、北京中药学校、北京卫生学校、天津中医学院、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吉林左家特产学院等单位的教学实习任务。同时还配合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人与自然”、“直飞健康城”、“充电六十分”等专栏,介绍普及药用植物知识,还多次协助全国生态科学夏令营、全国生物科学夏令营等在药用植物园举办各项活动。
二、药用植物园的主要景区、科普区
药用植物园力图创造一种新型园林体系,不仅追求精神和美学上“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而且使整个园林具有怡养心神、调摄情志的养生功用。因此,我们以“人天整体观”的思维框架为理论基础,以“园林的外貌、科学的内容、民族的特色”做为建园的基本指导思想,综合“生态学”、“科普学”、“民族文化”和“园艺学”四个方面的内容而确立全园景区规划,再结合植物生态学、药物分类学与立地诸条件及园林游赏等综合因素考虑,将药用植物园划分为以下若干个功能区:
(一)药用植物园的门景区
本区由左宜亭、右宜亭、四季亭、本草馆、时珍像和莲花池等共同组成。在规划中,虽是自然式布局,又含有规则对称的内容。由药用植物园正门而入,视线或时珍像或凌霄石、或本草馆或四季亭,远近相宜、左右相宜。本区背山面水,形成良好的山水环境。
在景区配置中,本区植物种植以常绿植物(园柏、白皮松等)为背衬,结合花灌木(紫荆、榆叶梅、连翘、文冠果等)和时令草花(药用花卉)相搭配形成高低错落、色彩协调的立体观赏效果,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
考虑到李时珍之《本草纲目》在我国医药学历史上的突出地位,所以设立本草馆与时珍像相呼应。四季亭的命名既取环境种植特点之意,又与其东侧“日月星辰”草坪的文化含意相互衔接,有“往来是日月,变动是寒暑”含意。同时暗指人体健康与环境变化的辨证关系。
左、右宜亭的“宜”字取自《诗经·大雅》之《嘉乐篇》:“宪宪令德,宜民宜人”,“宜者,益也”,点明药用植物园是利益人们身心的好处所。凌霄石是一大块太湖石,与时珍像形成近景和远景的变化,其石南面栽植药用花卉“凌霄”,取“满树微风吹细叶,一条龙甲飐清虚”的园林意境,又该石立于左、右宜亭之间,两侧花架环护,还隐喻“至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深刻文化内含。
(二)“日月星辰”草坪
这一景区位于药用植物园的东南角,其北有我所植物标本馆,其东临药用植物园温室及展览荫棚。在设计中考虑到与我国传统中医药学的联系,故而布置了“日、月、北斗七星”的格局。古代学者认为“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在这种“人天整体观”指导下,形成了“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的说法。本区中“日月星辰”的格局,是想反映这样一种园林意境,希望游客在参观游览时,对这样的空间环境有所感悟。
我们是通过种植的方式表现这一格局的。依据传统文化中“万物类象”和“五行”、“归经”的观点配置植物,形成了中央和四周相应的五组花镜:东方种植决明子以入肝经;西方种植药蜀葵以入肺经;南方种植一串红以入心经;北方种植鼠尾草以入肾经;中央种植仙鹤草以入脾经。近期,我们拟将该区设计深化,建成“心(火)、肝(木)、脾(土)、肺(金)、肾(水)”的药方主景区。
本区中五组花镜和北斗七星(云杉)的空间种植位置,在处理手法上是采用从外向内视的景象,取义为“两手包裹天地外,胸怀日月定三才”的园林意境。同时,平面布置中的“北斗七星”,其斗柄指向是公历八月下旬黄昏后的天象,用以纪念癸亥岁(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的成立。
(三)“西岭红霞”秋景区
该景区位于药用植物园的西南部位。造景上以秋季观叶、观花、观果植物为主,努力创造一种突出的季相变化。同时以大色块的“串红”,放射状排列,象征落日的余辉,从而形成“日落西山红霞飞”的园林意境。本景区与东部“日月星辰”草坪、中间门景区有一定的呼应关系:由东至西,取“日东升西落”每日天象变化,隐含“步行见朝暮”的园林意境。
该景区还专门收集了蔷薇的资源品种。在面向道路的山坡上大量种植观花观果的种类,其中有些蔷薇品种还是维生素丰富的药用资源植物。
(四)中药区、民间药区和抗衰老保健药区
这三个功能区位于药用植物园的中部,其前后有疏林草地相过渡,是全园科研活动、科普活动和参观游览的中心。位于中央的人工山把中药区和其它二区分隔开来,民间药区位于抗衰老保健药区南部较大的地块里,两区在种植上比较自然地结合在一起。站在不同的位置,视线的交点常常落于山顶的“栖凤亭”上。该亭为联体亭,亭上的一对大鸟,名为凤凰。
《春秋纬·演孔图》中言:“凤,火之精也”,古德赞言:“丹凤来仪大地春,中天雨露四时新;三元开泰万物化,万象更新日月明”。我国民间还有“百鸟朝凤”的说法,这里景名取其吉祥美好的喻义。
(1)中药区:目前以收集《药典》植物为主,其种植大体按照药用部位的不同而顺序排列的,有全草类、叶类、花类、根及根茎类和种子果实类等药用植物余种。
(2)民间药区:该区面积较宽大,其种植排列依据植物的药效特点划分为八个小区:芳香植物药区、祛风湿药区、活血止血药区、利尿驱虫药区、降血压药区、清热解毒药区、抗感冒气管炎药区、药用花卉小区。目前设计了自然式的次级道路,以药用花灌木结合不同草药、地被植物等相互搭配,形成明暗变化、收放变化的园林小空间,达到使游人感到步移景异,顿增游兴的效果。
(3)抗衰老保健药区:本区比较窄长,次级道路象一条彩带,在其北部较宽阔的地方扩展开来形成太极图案。一株五加和一株三叶五加分别定植于太极图“鱼眼”的位置上,周围布置有宁夏枸杞、四季参、沙参、黄芪、黄精、麦冬、补骨脂等40余种抗衰老保健植物。
(五)翠芳园(植物系统排列区)
该园位于药用植物园的东北部,是一片比较平整的土地,规则式的道路把该园划分成若干小地块。以恩格勒系统为序,规则式栽植为主,供科研、教学、参观之用。景名中“翠”字,是《易经》中一卦象,“翠”者,聚也”,这里取群芳荟萃的意思。
①恩格勒系统,是现代植物学中一个常用的植物分类体系。
②古代汉语中,“翠”与“萃”互为通借字。卦象泽地萃(兑上坤下,地上有水,整体卦象为水中荷花),设计上还与如意湖景区相互配合。
(六)畅爽园(荫生植物药区、珍稀濒危药区及岩生植物药区)
本景区以荫棚为主体,人工山环绕其周围,形成较独立的园中之园。畅爽园由三个种植区组成,即:荫生植物药区、珍稀濒危药区及岩生植物药区。造景上,本园的西面和南面栽植杨树、火炬树、臭椿等生长强健的高大树木,近处坡面或散植花灌木或片植铺地柏,结合地被草本形成立体观赏效果。
各色各样的植物成片点缀在坡面的四周:或与灌木组合,或与山石搭配,再现山地野趣。珍稀濒危药用植物,其荫生者栽于荫棚内,与其它荫生植物同采取规则式布置,其阳生、中生者定植于荫棚四周。
(七)水生植物区和湿生沼生植物区
水生植物区为一湖二池,即如意湖、洗心池和莲花池。配置上以如意湖做为水生区的中心,有睡莲、荷花、香蒲、凤眼莲、泽泻等植物品种。如意湖中如意州,它是由三友轩、芳趣亭、荷香亭、揽翠亭及画廊组成的建筑群,与乔木、灌木搭配围成一个封闭的庭院式空间。
三友轩面临的湖面上以盆栽莲花为主景,其侧以松、竹、梅点题。在三友轩左右有两个亭子,圆亭称为荷香亭,取“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馨”之意;方亭称为芳趣亭,有“芳草古木,物有天然之趣”的含意。揽翠亭是个八角亭,坐于其上,翠芳园的景致可一揽入目,故取“揽翠”二字。
这一景区,地上以“岁寒三友”为主题,水中以“出污泥而不染”的莲花为景观,共同形成幽雅,脱俗的园林意境。湿生沼生植物区位于洗心池的南面沼生池中,可栽植千屈菜、水葱、菖蒲等植物。
(八)藤蔓植物区
该区以药用植物园正北的一组花廊架为主体,充分利用现已建好的棚架,配之各种藤蔓植物,如花蓼、藤萝、忍冬、凌霄等;其次,以树木、山石、拱桥做为攀援对象,如爬山虎,扶芳藤等,还可以利用耐荫藤本植物做以地被覆盖,形成“绿蔓云雾紫袖低,花发金银满架香”的园林意境。
(九)“小花果山”春景区
小花果山是全园的最高峰,该景区取自古典小说《西游记》中的故事,山上遍植桃树,与山下洗心池、桥亭相配合,形成一组优美的山水画面。小花果山分为三层,一层是水帘洞、二层是飞云阁、三层是洗心亭,分别隐喻人体养生的三个阶段。
水帘洞,暗示人体修炼的“筑基”阶段,即“炼精化气”、“炼气化神”。飞云阁,暗指人体修炼“炼神还虚”的境界。景名取自李大钊的诗《山中即景》:“云在青山外,人在白云内。云飞人自还,尚有青山在”。这里既是写景,又蕴含深意。
洗心亭,取名与其下洗心池相互配合。“洗心”者,“炼虚合道”也,儒者之“正心”、释者之“明心”、道者之“观心”,乃是养生长寿的根基。立于洗心亭上,近可赏全园景色,远可观群山连绵,顿觉心胸开朗、海阔天空。是故有“坐观万景得天全”的美妙意境。
“桃红柳绿”点明桥亭周围绿柳成行,桃花片片。桥亭之中,或坐或站,可以观赏瀑布飞流直下的动态景观。同时,与如意湖中“莲花飘香”二者对比,是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十)友谊林与牡丹芍药园
该区位于植物园的西部,为了便于国内外知名专家和高层领导参观留念,特在药园中留有一定面积的友谊林,设计构思是与自然式布局中的牡丹芍药园相互融合在一起的。目前在药用植物园中种植纪念树的有关领导和专家有:
卫生部顾英奇部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顾方舟院长、国家财政部陈守益司长、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主任韩相泰先生、世界卫生组织驻中国代表处主任Dr.B.P.Kean。
牡丹、芍药都是常用中药材,我国以牡丹为“花王”,以芍药为“花相”。它们同属毛莨科,其花期前后相近,很多品种栽植一处,是为大观。当春暖花开时节,藉以举办“牡丹花节”、“芍药花节”,献给参观人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