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与地之间,山水林田湖草沙之中,万物同源,众生一体。泥土感受种子的脉搏,新芽感知空气的温度,鸟儿捕捉昆虫的韵律,昆虫嗅到花儿的气息……在万物之中我们学会倾听自然的声音,感知生物多样之姿。《万物共生大讲堂》是国家植物园倾力打造的生物多样性科学文化论坛,以“讲好中国植物故事、传播生物多样之美”为宗旨,通过邀请植物、动物、各类生物及生物多样性研究等方面的专家、科普工作者,向公众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构建一个生物多样性跨界交流与植物科学文化思想持续发声的公共空间,在专家和公众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把“与自然共生、与万物共融”的五千年中华文明精神特质传播好,把生态文明思想宣传好,推动全民生物多样性素养的提升,增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为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年第二讲活动回顾“万物共生大讲堂”年第二讲,由中央民族大学教授龙春林老师以“春暖花开,又到了云南人吃花的季节”为主题,向公众详尽介绍云南人吃的什么花,食花方法以及文化内涵。云南人民吃花,体现了他们利用当地独特植物资源的生存智慧,更展现了他们保护这些提供花食的植物及其生态环境的生态智慧。自古人们利用植物,也在利用中学会保护植物,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已经成为一个永恒的命题。本场讲堂由国家植物园(北园)副园长魏钰主持,她进一步强调了爱花识花护花都是有科学方法,我们要尊重科学,学习科学知识,才能更好保护好自己和植物。年第三讲活动招募活动主题探秘野性非洲活动时间4月6日晚17:00-19:00,请于16:45前到达科普馆完成签到,17:00后将无法进入活动场地活动地点国家植物园科普馆招募对象本次活动仅限7-14岁,1大带1小亲子家庭25组。限制时间内名额报满后系统自动关闭,不再开放。专家简介刘冰博士,国家植物园、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植物分类学和生物地理学,研究类群为樟目和檀香目,目前为“中国生物物种名录”植物名录负责人。在国内、国际杂志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在Nature、MolecularPhylogeneticsandEvolution、JournalofSystematicsandEvolution、Phytotaxa等SCI刊物上发表论文19篇。主编《中国常见植物野外识别手册》山东册和北京册,参与编写《金沙江河谷四川攀枝花苏铁自然保护区彩色植物图志》、《亚洲植物保护进展报告》、《手绘濒危植物长编》、《德宏珍稀濒危保护植物》、《中国维管植物生命之树》等书。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面上项目,及中科院、科技部等项目,并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中国科学院境外机构建设项目。课程简介东非有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地质和气象环境,孕育着无数神奇的生命。东非大草原上的非洲狮、斑马,数以万计的角马群,以及马达加斯加岛上的狐猴、马岛獴等众多动物都成为人们心中挥之不去的独特风景线。但却忽略了在别样的风景中还生活着各种别样的植物,它们与动物利用“迁徙”来抵抗环境危机的方式不同,是以更为坚强的适应力生活在那片土地。本讲堂将向公众介绍东非稀树草原的植物和马达加斯加岛的旱生植物。报名方式报名系统将于4月4日15:30开启,4月5日8:00报名结束。报名截止后,工作人员需整理活动名单、逐一确认信息,并做好签到准备及活动材料整理等系列工作,因此报名结束后系统自动关闭,不再开放,不设后补名额。
活动招募丨国家植物园万物共生大讲堂2
发布时间:2025/1/9 16:53:14 点击数: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