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风和日丽,早晨八点出门,坐路去北京植物园。路车途经之处有两个堵点,一个是北医三院那段路,那条路本来就不宽,两边都停满了车,医院门口附近上下客多,因此那里常年拥堵。另一处是从颐和园北宫门往香山去的镶红旗那段,路窄车多。这些地方真是应该想办法整治一下。说这些闲话主要想说明一下堵车的严重,从西直门到植物园居然走了一个小时四十多分钟。
从植物园东南门进入,沿东侧游览线向北行,第一个去处是没有纳入文物处所名录的建筑“曹雪芹纪念馆”。
纪念馆为了布置“曹雪芹诞辰周年纪念特展”,正在修葺。北京曹雪芹纪念馆在海淀区四季青乡正白旗村,是曹雪芹晚年居住的地方,如今这个村落早就没有了,成了北京植物园的一部分。据考证,曹雪芹在此地著述《红楼梦》一书,遂成为我国十八世纪伟大的文学巨匠。
目前该处建筑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笔者以为文物部门也应该把它列为保护对象,不管从哪个角度考虑都应该是无可非议的。
第二处是“梁启超墓”,它是植物园内一个重要处所,指路牌上明确标示的。沿着路牌前行,上到一个小坡上便可看到墓区全貌。
该墓区是由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设计并建造。是个家族墓地,梁启超墓地左下方有两个小墓,一个应是梁启超同辈的家人。
右方也有两墓,是梁启超的一儿一女。
梁启超是近代历史不可绕过之人,他在家庭教育上也是颇有章法,自己的子女个个都学有所成,这些很值得教育工作者加以研究和探讨。梁启超墓地保护尚好,我在寻访时看到有园林工人正在给灌木剪枝。
在那里碰到一男一女,搭讪了两句,谁想后来还引出一段似文学作品里才有的佳话,容后面细说。
再往前行,转过一个小山坳,上到一个坡上,路边有墓碑和石牌坊。那是民国时期当过国务总理的张绍增墓地。
石牌坊额书:“故国务总理张上将军之墓”,两侧柱联为:“故垒怆辽东,化鹤莫栖华表柱;玄堂开寺左,归神常护大乘门。”均为周肇祥题。
张绍曾(—),字敬舆,年10月9日生于直隶大城县。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任北洋督练公所教练处总办。年任新军第二十镇统制。武昌起义后,与吴禄贞等举兵反清。年11月7日吴禄贞被袁世凯暗杀后,调任长江宣怃大臣,未赴任,潜至上海。年被袁世凯任为绥远将军。年任北洋政府陆军训练总监。年任陆军次长,次年任国务总理,主张迎孙中山入京协商南北统一,为总统曹锟所忌,不久去职,退居天津。年遇刺身亡。
西行不远,我正向一个清洁工打听孙传芳墓地在何处,巧了,刚才遇到的那两个游人正好从墓园出来,他们向身后一指说,就在那儿。第二次相遇,彼此嫣然一笑。
孙传芳的墓地很正规,四面围墙,可惜墓地西侧建造一个餐馆,既破坏了墓地的景观,也让吃客想来有些膈应。
孙传芳(-),字馨远,山东泰安人,直系军阀首领。幼年孤苦,寄人篱下,投军后经过不懈努力,在年出国赴日本留学。
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年回国后历任北洋陆军营长、团长、旅长等职。年率部入闽,平定福建叛乱,任福建军务督理。年9月江浙战争爆发,出兵援助齐燮元,夹击皖系卢永祥,占据浙江;年10月起兵驱逐苏皖等地奉系势力,11月在南京宣布成立浙、闽、苏、皖、赣五省联军,任五省联军总司令,号称“东南王”,成为直系后期最具实力的军阀。年9月北伐军进入江西,孙传芳亲赴九江督战,阻挡北伐军东进,失利后潜赴天津向张作霖求援,任安国军副司令。年2月继续组织兵力阻止北伐,8月率部渡江反攻,与蒋、桂军在南京龙潭一带激战五天五夜后不幸失败,主力军消耗殆尽一蹶不振。
年九一八事变后,孙传芳隐居天津。冈村宁次利用同窗关系多次登门造访,拉拢他出任伪职,而孙传芳作为中国人的良心尚未泯灭,内心不愿意当汉奸,因而严词拒绝。孙传芳历经大起大落,遂看破红尘皈依佛门。年11月13日,据说是国民党军统局借刀杀人,利用施剑翘(施剑翘(—),原名施谷兰,安徽桐城人,自幼生活在山东济南。生父施从云,后过继给其弟施从滨(一说生父为施从滨)。年秋,奉系军阀张宗昌与直系军阀孙传芳为争夺安徽、江苏的地盘展开战争,时任奉系第二军军长、前敌总指挥的施从滨奉山东督办张宗昌之命迎头截击。施从滨率军南下时,孙传芳曾连发三封电报要施同他合作,但施不予理睬,反而孤军深入。在皖北固镇的交锋中兵败受俘,被孙传芳枭首于蚌埠车站,示众三日。后来施剑翘的三叔以同乡名义将施从滨尸首运回安徽桐城埋葬,并赶到天津给嫂子和侄女报信。死讯传来,年仅20岁的施剑翘就立志为父报仇,手刃仇人。年,在天津佛教居士林刺杀直系军阀孙传芳。后被捕入狱,年被特赦。新中国成立后,她因病移居北京,病愈后又移居五台山光明寺村,并以居士身份在碧山寺修行。年当选北京市政协委员会特邀委员。年病逝于北京,享年74岁。)为父报仇的心态,诱使施剑翘将孙传芳刺杀身亡。施剑翘在杀害孙传芳后,为博取社会舆论的同情,刻意贬低、污蔑孙传芳的人格,以此来为自己的罪行开脱。然而孙传芳在统治东南五省期间,军纪严明,相较同时期的其他军阀,其口碑相对较好。作为一个崛起于乱世之中的枭雄,孙传芳纵有错处,也不应当将其丑化、矮化。
纵观孙传芳的一生,只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一个悲剧性人物。好战成性,是其一大特点;聪颖过人,是其另一特点。而关键在于北洋军阀的时代烙印,使他思想陈旧,拒绝接纳新思想和新事物,逆历史潮流而动,终于折戟沉沙,为大浪淘尽。此正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从孙传芳墓出来转向右手去便是十方普觉寺即卧佛寺。卧佛寺我已有三十余年没有光顾,早年间植物园并无建立,游人可骑行自行车直到卧佛寺下面。一条长长的坡道通向卧佛寺大门。
长长的坡道
文物保护碑
十方普觉寺,位于北京市西山北的寿牛山南麓、香山东侧,距市区30公里。该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原名兜率寺,又名寿安寺。以后历代有废有建,寺名也随朝代变易有所更改。清雍正十二年重修后改名为普觉寺。由于唐代寺内就有檀木雕成的卧佛。后来元代又在寺内铸造了一尊巨大的释迦牟尼佛涅槃铜像,因此,一般人都把这座寺院叫作卧佛寺”。年6月25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进入大门,一座石桥跨水池而过。此池名曰放生池,每逢释迦牟尼生日、佛教节日及双休日,总会见诸多善男信女前来放生。放眼向水塘望去,成群的红色金鱼与锦鲤在水中嬉戏,诸多小甲鱼在懒懒地晒太阳。那景象实在是美不胜收!
卧佛寺如今是个香火很旺的佛教场所,管理也是较为规范,园内清洁卫生,各种宣传栏目也是丰富多彩。
从卧佛寺出来,漫步樱桃沟,那里比起儿时所见情景更是变化巨大,走在通往水源头方向舒适的木栈道上,树荫婆娑,凉风习习,看着耸入云天的水杉,真有一点进入原始森林的感觉。开始还以为是松柏树,后来听游人讲解,方知道是被考古界誉为“活化石”的水杉。水杉树是极为珍贵的树种,既可观赏,又是良好的建筑材料,只是如今这种树木极为稀少,用它当做建材太奢侈了。
途中路过“广惠庵”,那里已经成为蜜蜂研究所,向游人出售着质量不错的蜂蜜。
沟内道路是逐渐上升的,沿路还有“民先队夏令营革命石刻”等处景点。走到樱桃沟源头处,正在欣赏曹雪芹石头记中的“元宝石”和“石上松”时,忽然发现今天已有两度不期而遇的那两个游人也在!而他们也为今天的三次相遇而感到神奇。既然已经是“熟人”了,我们便一路攀谈走出深深的樱桃沟,在与那位女士交谈时,不想该人历史知识好生了得,对北京的许多文物古迹也是如数家珍,让人对她心生敬意。
边走边聊,走到一个有座椅的地方,他们说歇息歇息吧,大家便坐了下来,谁知他们又说不如吃点东西充充饥,并且让我一起吃,我心中不禁尴尬,完全陌生之人,怎好随便就吃人家食物,怎奈对方十分热情,并且把面包、火腿肠及卤鸡蛋递到我的面前,脑子里飞快的考虑如何是好,最后还是因为对方的盛情难却,就像熟识的朋友一样不分你我的接了过来。对方还一再邀请我出公园去共进午餐,他们的热情真是让我心生感激。此时,寻访文物的任务在身,我只好婉言谢绝,就此告别。本以为从此天各一方再不可能相见,谁知还有后续故事等着我们。
从樱桃沟出来,我又寻访了“龙王庙”。
龙王庙前的古树应该有近千年树龄了吧!
在龙王庙西南方附近,有一处墓地,那是王锡彤墓园。王锡彤(-)字筱汀,号悔斋。河南卫辉城关人,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爱国实业家,宣统元年以前主要在河南从事教育事业,其间亦参与地方政事。此后应袁世凯邀与北方最大实业家周学熙一起在京津等地办实业,先后充任京师自来水公司协理、卫辉(华新)纱厂董事、棉业公会董事等职。年曾任民国参政院参政。年病逝。著《抑斋自述》有史料价值。
墓区大门见上图:
墓碑被墨迹污损,估计是拓印石碑上的内容,对于这种行为其实现在完全有办法加以制止,可以在墓地安装高清探头,墓地设立警示牌也是必要的。对于这种破坏文物的行为要以刑事犯罪追究责任。
不知何时被破坏的墓碑十分零乱的散落在地上。如此糟蹋是对逝者的不敬,也是对历史的不恭!
王锡彤先生当年是颇具实力的“水泥大王”,以实业救国,以实业改善民生,其推动社会进步的功劳无疑巨大,然我们如今能有多少人知道他呢!类似于王锡彤的社会人士还有许多,然而他们都已然在历史中淹没!这是否是我们的遗憾或者是悲哀呢?
怀着异样的心情走出植物园,原本应该顺路直行去到公交车站,忽然想到在煤渣街有一处关帝庙,虽然腿上劳累,还是鼓足勇气向香山方向前行,走到一个饭馆门前,感到手上有些黏糊,心想不如进去洗洗,便走进饭馆,谁想餐桌边站起一人打招呼,定睛一看,又是园内三遇的两个游人,他们虽然酒足饭饱,但马上邀请我坐下喝一点,我赶紧告诉他们,我已经在园内吃了老大一碗炸酱面,于是女士又拿出一个大红苹果硬塞在我的手里,让我补充维生素。他们还邀请我一起去碧云寺,可是我前两天刚刚去过,加之我确实比较劳累,不过为了报答他们的热情,我还是决定送他们到碧云寺门口。一路上,我们聊文物,聊风景,聊文学,聊历史,聊名人轶事,聊我们今天的奇遇,好不开心。直到分手,我们好像还意犹未尽!
今天的寻访很圆满,既为自己工作的收获而感到心情愉快,同时也为今天的四次奇遇感到惊奇。书中说过:今生的一次回眸是前世的五百次擦肩而过,那么试想我们今日屡次相遇,前世又是什么渊源所致呢?中秋佳节即将来临,值此之际,我衷心地祝愿那两位“陌生”的“熟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图文编辑:杨凤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