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植物园
北京植物园

您现在的位置: 北京植物园简介_北京植物园地点 > 北京植物园天气 > 人物读书人的革命朱南华李猛和他的

人物读书人的革命朱南华李猛和他的

发布时间:2016/10/26 12:57:52   点击数:

撰文:侯磊

《东方历史评论》

“一次我(李植清)和南华讨论著名作家狄更斯描写资产阶级革命的小说《双城记》,我认为斗争太残酷了,南华说革命就是要流血的!深化了我对革命的认识。又一次,当我们谈到救亡运动的前途和归宿时,南华充满信心地说:“不是青天白日旗,我们要在北平上空升红旗!”

——《勇敢的播火者朱南华同志》李植清朱焘谱张德华

(赵荣声周游编,《“一二·九”在末名湖畔》,北京出版社,年11月第1版,第-页)

小时候每逢清明节,我会随母亲会去八宝山革命公墓看望先人。革命公墓与人民公墓几乎一墙之隔,却是两种景象。那苍松翠柏中掩映着累累的墓冢,如阵亡战士的雕像排列着出征时的阵列。公墓的主体是寺庙型的古建,虽经过翻盖,但庄严的格局尚在,院中仍有松柏。正殿和东西厢房,都按照级别存放着革命者的骨灰盒,他们能长期寄存而不买墓地。在这里,每一个狭小的骨灰盒中,都封存着一部史诗。

革命(rvolution)的词根是“volv”,有旋转、翻卷、循环的意思。历史是循环往复且呈螺旋式上升的,因此也是革命的。革命的形式会变,但永远存在,并有知识分子参与它并不能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但它是历史的结点,只要知识分子的火候到了,革命肯定会发生。在历史上,并非只有实现左翼思想的价值观和改变财富分配制度才叫革命,唐代的古文运动,宋代理学的建立,元曲发展和明清小说盛行,国外马丁·路德基督教新教的创立,法国大革命的爆发,美国的诞生,苏联的组合……都是读书人领导的事。

这次,就讲个知识分子闹革命者的故事。

朱南华是一位曾就读于燕京大学的革命者,他在“文革”中悲惨离世也近半个世纪。他参与领导了“一二·九”“一二·一六”运动,投奔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参与了新中国早期的政法工作,官至青海省检察院的院长。更多的时候,他的名字叫李猛,而他的故事,尚不为人所知。

1

燕京大学的革命者

年,朱南华生于北京西单牌楼附近的劈柴胡同高华里2号,一座有十九间房子的三进院落中。父亲叫朱行中,年生于无锡的周师弄,宣统二年(年)毕业于北洋大学第一届的采矿科,因成绩优异被赐了进士出身和翰林院庶吉士,是民国时的一位矿业学家和工程师,曾著有《各矿概要》等,三十年代参与了中国矿冶工程学会的创建。母亲杨文通也是无锡的大户,上过无锡女子师范学校。他们共生育了十一个孩子。朱南华行二,生在北京。

朱南华之父朱行中先生(照片来自北洋大学建校25周年纪念册)

在西单牌楼往南的东绒线胡同有一所崇德中学,即现在的三十一中,是很好的教会学校,还留有老的办公楼和礼拜堂,高中毕业可直升入燕京大学或齐鲁大学。学者梁思成、邓稼先、杨振宁、演员孙道临、林连昆等都从此毕业。崇德中学有地下党,但人并不多。朱南华初高中都在这儿就读。他功课不错,爱好颇多,年高中毕业,上了燕京大学的医学预科班,简称医预科。医院与燕京大学合办,先学预科三年,再读本科五年,学费不菲,能进去并学下来的人不多。有着革命传统的燕大位于北京城外西北部的海淀古镇,当地人的口音还和城里有差别。年院系调时整被撤销才归了北大。

年秋季学期,华北局势危机,热河、察哈尔的部分主权已陷入日军手中。中共省委决定,由地下党领导北平学生搞救亡运动,并于8月1日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和《为日本帝国主义吞并华北及蒋介石出卖中国出卖华北宣言》。11月,彭涛、周小舟、谷景生、姚依林等成立了“北平市学生联合会”,简称叫“北平学联”,由女一中的郭明秋当主席,姚依林当秘书长。各个学校都成立了学生自治会、联合会。燕大的学生自治会多次开会,决定参与游行,要求国民党停止内战,出兵抗日。若再不抗日,北平就要换国旗了。在12月9号的凌晨,北平的东北大学、中国大学、北平师范大学等市内校的学生集合,到中南海新华门前请愿。上午11时,学生不满意国民政府的答复,游行开始了。黄敬在队内指挥,姚依林和郭明秋在队外指挥,队伍从西单牌楼往北到西四牌楼,走护国寺、地安门、沙滩,绕过故宫,抵达王府井大街时已有四五千人。在这里,游行队伍被军警们的皮鞭、木棍、砍刀、水龙打散了,不少人受伤被捕。这就是“一二·九”运动。在城外的清华、燕大有另一件麻烦事,西直门城门关了,他们辗转赴阜成门、西便门,但始终被高大的城墙挡在城外。学生们一起往城门上拥,而军警们往城墙上开枪,把城砖打碎落下来恐吓。年轻人是不屈服的,他们永远是规则的叛逆者。第二天,北平罢课了。更猛烈的行动发生在下个星期。

12月16日,在原定的“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日,部分同学已经前一天住在了城里。

12月16日这一天,朱南华带领燕大的游行队伍来到西直门走火车的城墙豁口,军警已在把守。他带队上前,有六七把刺刀对准了他的胸口。他两臂一分,拨开刺刀,军警不敢贸然行动,他带队涌进了城。在集会的天桥广场的一辆电车上,总指挥黄敬激昂演说并高呼口号。集会后,队伍奔向东郊民巷的外交大楼,向冀察政务委员会预定成立的地点冲去,他们冲破前门楼子下大批军警的阻拦,在宣武门,与上千血腥镇压的军警再次交锋, 十人被捕,近四百人受伤。场景比小说《青春之歌》中描述得更悲壮。“清华、燕京走在队伍最前面,最前面的九人一排,后面的四人一排,都臂挽着臂,游行队伍几里长,声势愈大愈雄伟了。大家慷慨激昂,口号壮烈万分,两旁群众夹道,为我们呐喊”。十二月的北京异常寒冷,水龙冲到身上混着血结了冰,很多男生受了伤,女生在失声痛哭。

北平的“一二·九”、“一二·一六”运动被压下了,在全国则刚刚开始。

大学时代的朱南华

北平学联经过研究,由朱南华与清华大学救国会(自治会)主席刘毓珩到南方通报运动详情。他们先到南京,与中央大学学生自治会主席后奕斋联系,并住在校内,下一步,要在校内的大礼堂演讲。到时候了,大礼堂内聚集了几千学生,校长罗家伦找朱南华谈话,不同意在此宣传,遭到了拒绝。他派宪兵去包围大礼堂。礼堂外宪兵在组成包围圈,礼堂内朱南华与刘毓珩在演讲。他们演讲了三个小时,介绍了“一二·九”运动的详情。

结束时,礼堂内群情激奋,而宪兵已进来抓人。朱南华与刘毓珩掩护在同学中挤出了礼堂。人与人挤在一起,宪兵无法靠近,中央大学内乱作一团。在一位叫刘光宣的同学帮助下,他们藏到女生宿舍的会客厅。第二天,二人又到金陵大学,演讲后,宪兵、警察与学生又打成一团,有人受伤。二人趁乱跑掉。此时南京下关的轮船码头、车站都已封闭,他们只能乘小汽车从中华门出去,坐火车到芜湖、安庆、进而到武汉。

在武汉的接待者是后来的水利部副部长、毛泽东的秘书李锐,他成立了武汉大学救国会并领导罢课。他们全程在武大、省立高中、省一中、汉口女一中、汉阳懿训女中等做了报告,李锐记录并整理为《北平学生运动的经过》,刘毓珩写了篇《北平学生运动的意义》,发表在武大学生救国会刊物《救中国》的第一期上,后收入《李锐诗文自选集》中。他们原打算去郑州开封,但接到学联电报,迅速回到了北平。

年是朱南华革命更为热情的一年。在5月燕京大学学生自治会一年一度的大选时,他当选为学生联合会主席,朱焘谱当选为副主席。那时他接触了地下党组织。在6月至12月,张德华成为了燕大第17任党支部书记。朱南华的名字已赫然出现在地下党联络图上。

从年10月到年7月,燕京大学共有47名地下党员,他即是其中之一。

年燕京大学地下党联络图

朱南华在燕大后交际甚广。他在校内给工人办过识字的夜校班,没怎么讲文化,都宣传革命了。他当时不是党员,参加革命与广大学生一样,是为了抗日。他们开始不懂阶级斗争,但对日本侵略有国破家亡的痛感,并痛恨“消极抗日”的国民党。更重要的,他们普遍相信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资本家和地主不劳动,剥削工人和农民,没有比这再完美的逻辑。

2

反冒进的“元老派”

他(朱南华)领导代表大会开会竟然作出这样一个决议:建议北平学联收回成命,不举行游行示威,否则燕大学生会退出学联。

——赵荣声《30年代燕京大学党的活动》

一个很老套的矛盾在缓缓发生,即激进派与保守派,左派与右派之争。

在燕大的地下党中,产生了“少壮派”与“元老派”。“元老派”多参加过“一二·九”,知道靠狂热无法成功。朱南华为人热情而容易激动,这次争执他是反对冒进的“元老派”,他没有失去理智。

事情的分歧由傅作义领导的绥远战役开始。日本策反蒙古王公德王组织了伪蒙军进攻绥远省,被傅作义在百灵庙击败。一股劳军热潮在北平学生中掀起,并组织南下请愿团,要南京国民政府立即抗日,并在北平大规模游行示威。朱南华先向副主席朱启明和执委会的朱祥麟做了交待,由他们在11月下旬南下,组团请愿。请愿团在金陵大学演讲结束后,在到中央大学的途中被持枪特务押走,受到国民党高官的接见后被送回北平。而在北平,在是否游行的问题上,“少壮派”与“元老派”彻底分裂。

发动学生与工人干革命,久了会疲劳并失去信心。很多燕大学生都放弃了学业,只好从理工类转为文史类。朱南华也从医预科转到了历史系,一方面是喜欢历史,另一方面也是学习跟不上了。多次不及格的学生会被开除,更没法起表率作用。“元老派”的主张有道理,但在狂热的“少壮派”面前,保守的思想会导致右倾。燕大已有学生写文章质疑这种革命方式,并公开反对共产主义了。那时革命的星星之火并未呈燎原之势,多数学生还不知“革命”为何物,“抗日”比“革命”更深入人心,此时的朱南华,是一位勇敢的播火者。

北平的各个高校的革命青年都在通宵达旦地集会辩论,谁也无法说服谁。行动越来越激烈。“少壮派”要把自己人选上,反对的都开除。“元老派”就不出席会议,使人数不够而无法开会。他们各自拉学生到自己一方,把中立的学生都吓跑,回去好好学习了。那时干革命每天做的事,就是全班三十人,十个革命,十个不革命,十个中立,要把那二十个都拉到革命的一边(朝阳大学地下党党委书记郭仲讲述)。再有的是组织地下读书会,阅读进步书刊,多是通俗的马列主义小册子,读鲁迅,读《共产党宣言》。大家都十分认可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对苏联“肃反”等事一无所知。而入党则方便得多,多是在操场上一边走一边谈心,确定没有问题后,就在操场上说,现在组织宣布你是共产党员了(《我所知道的北平地下党》张大中著,中共党史出版社年)。

争执不休,游行时间却到了。

朱南华代表燕大做出了宁折不弯的决定,他写了封信,写道:建议北平学联收回成命,否则燕大学生会退出学联。

信被北平学联拒收,被原件退回了。

年12月12日,第五次大游行开始了。几乎每个学校都打出校旗,只有以往的重头戏——燕京大学没有出场。

燕大党支部不听党指挥了,蒋南翔十分恼火,他是北平学委的书记。凡是不听话的党员将被开除,方式是党员重新登记,不方便公开办的,就采用“不再联系”将他们“拉黑”。

于是,燕京大学成立了新的支委会,朱南华、张德华、麦隽曾、梁思懿(梁启超之女)、何巧模、李植清、朱牟、柯佳龙,再加上被开除的陈絜(陈矩孙,溥仪老师陈宝琛之孙)、龚维航(龚澎)一共十人没参加登记,被“少壮派”的人一手排挤了。年,陈、龚、柯、张4人到了延安,向刘少奇反应此事。刘少奇说这事不算!这是内部争论,不能都开除了,是学联做得不对,党籍都要恢复。蒋南翔也说不应该。朱南华他们并没有被恢复,后来重新入了党,恢复党籍比重新入党要麻烦许多。

3

职业革命家

我惦念的是那两名投到解放区的学生朱南华和方绰,在解放后总该露面了,但是我总没有得到消息,后来从方家的人听到,说是大概他们到了京西,就被北洋军阀鹿钟麟的驻军截住杀害了!多么可敬可爱的青年呵,在我的心中,他们永远是两位烈士!

——冰心《七七事变后留平一年的回忆》年

雷蒙·阿隆在《知识分子的鸦片》中说,“无产阶级革命,是一个精英集团通过暴力取代另一个精英集团。”知识分子根据他们的学术思想判断出,从理论上不认可当时的统治,因此革命的原因是政治而非社会,解决民生是改变政体捎带手的事。换句话说,只有不想当顺民的人才去读书。

早在年年底,朱南华就想去延安参加革命,做职业革命家。他曾上过社会学家吴文藻的课,吴文藻很喜欢他。他与方绰找吴先生帮忙,吴先生找司徒雷登校长商议,用司徒雷登的小汽车把他们送到了指定的接头地点。到了指定地点,朱南华和方绰一路向西,过张家口又过了大同,一直到了晋南运城的风陵渡,关系断了,无法到延安。他们只好回到了北平。

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华北沦陷。年,日寇即将接管燕京大学。这段时间朱南华没回家也没进城,一直住在校内。书念不下去了,他在四处找门路,要到晋察冀边区抗日,而不是留在燕大当亡国奴。他同宿舍的是中学同学张方(原名李度)。张方祖上是福建人,也出身世家,此时正在燕京大学物理系读研。朱南华告诉他,为了防止连累家人,他到冀中后将改名李猛,来信后再做决定。很快,张方也到了冀中,并日后留下一部珍贵的回忆录:《敌后军工生活回忆(--)》。

晋察冀边区时与战友合影,中间为朱南华(李猛)

很革命者有好几个化名,在解放后没有改,子女有的随了化名的姓,有的随了本姓。朱南华正式改名李猛。为什么叫李猛,恐怕没人知道了。

在冀中解放区,李猛担任冀中军区供给部秘书长,驻地在楼堤村,与供给部部长,英俊帅气的熊大缜同屋。解放区几乎没有武器弹药的来源,子弹打一颗少一颗,很多新兵没有打靶训练。他与熊大缜等人要成立“技术研究社”:研制武器弹药。

不能不提熊大缜。网上转了很多熊大缜冤案的帖子,他是清华的高材生,名教授叶企孙的爱徒,放弃了继续做清华大学的助教和秘书,放弃留学并推迟结婚来参加革命,他并不愿介入政治,而是纯粹为了抗日。在他的请求下,叶企孙派了阎裕昌(化名门本中)、胡达佛(化名胡大佛)等清华的师生员工,和汪德熙、张奎元、张方、刘维桢(化名刘云)等革命者一起,收集化工原料运到冀中,如阎锡山曾买过一批炸药原料 钾,日本人占领了平汉铁路,原料就仍在冀中被收集起来了。他们利用仅仅一本由汪德熙带来的马瑟尔氏的《高级火药学》的下册开始试验。

熊大缜像

“技术研究社”设在一位老乡的院子里,在院中棚子下有个火炉。其他什么都没有,他们在此造出了炸毁日军火车的炸药,并能复装子弹,将用过的子弹壳填上火药重新用,打不到米以外,但仍是武器。在造 的实验中,张方不幸把右手炸残了几根手指头,此后用伤残的手来工作学习,执笔写作。熊大缜出差时李猛代管供给部。此后,李猛去担任冀中行署贸易局局长,他们的厄运在不知不觉中到来。

张方回忆,在年4月底的一天。供给部的王政委,通知张方、胡大佛、门本忠收拾行李去司令部报到。一位姓罗的科长来了,聊天中要看他们的枪,就此顺手缴械,将人关押进空房。来人说这里是锄奸部,熊大缜有问题,要一起审查。

下午,来人把这几个还没明白过来的被抓者都剃成光头,脱下军装。李猛也被抓了,在押送的路上,他还和一个被押的国民党员辩论,国民党和共产党,谁在抗战,到底谁好?

接下来,这些积极抗日的知识分子,青年学生和技术人员没有面对敌人的枪口,而是被逼着承认是国民党,大家抗不过,只好承认了。后来得知,除了张方已伤残外,技术研究社的技术人员几乎都遭到了拷打,李猛的手指留下了伤痕。

原来,冀中解放区成立了锄奸部,成立了就要有事干。这次将商业局局长李猛,供给部部长熊大缜,卫生局局长张珍,和供给部、印刷所、卫生部、医院、电台、银行、学校、报社、商店、教会等机关中平津来的知识分子不分男女全抓了起来,共有一百多人。熊大缜是罪魁祸首,罪名是国民党特务,认为他是叶企孙发展的特务,在北京新街口基督教会及东珠市口九号,和“技术研究社”进行特务活动。还有一封密信。内容是:“你派来的人我们已经见了,你们需要的东西,已送了几批。急需的物资, 在秋收之前,由河运较方便。”信尾署名是:天津党政军联合办事处。实际上,特务问题子虚乌有,锄奸部认定署名是国民党特务机关,实际上是国共合作时期的组织。党中央知道后,派彭真和许建国等前去复审,面对复审人员,李猛坚决不承认自己是国民党。而突然有一天,一部分人被带到村外河滩上坐成一圈,许建国站在中间对大家讲话,说熊大缜和另外两个人有问题,其他人自由了,去洗个澡,等待分配工作。人就这么毫无结论地放了,多少天的打白挨了。

人放了,组织却荒了。供给部的技术研究社徒有其名,自动解散,很多制造武器的技术胎死腹中,人员分散到各部去了。许建国很赏识李猛,就将他收入麾下。年2月18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做出《关于成立社会部的决定》,由康生任部长,李克农、许建国任副部长。李猛先是被调到锄奸部,后又调到社会部工作。年,边区搞了大生产运动,李猛也参加了,并对运动信心满满。后来,他担任冀东十四地委社会部部长,他忠心耿耿,为党工作。

熊大缜的故事貌似多已熟知。网上流传甚广的一个帖子写道,年夏天日军扫荡,部队转移,熊大缜因受刑无法跟上队伍,押送途中被一个叫史建勋的战士辱骂,他与之争辩。战士要开枪打死他。熊大缜说,你的子弹是我造的,别用了,省着打敌人吧。那战士拿起石头把熊大缜砸死了。但这些细节并不可考证。曾有一本写叶企孙先生的“传记文学”,对李猛、熊大缜等人虚构颇多,对历史太不负责。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熊大缜的生前战友们聚会时,大家确认熊大缜是被除奸部处死,被枪毙的,但具体时间地点已不可考。

4

不低头

他们对南华进行了上百次惨绝人寰的折磨,每次都整得他遍体鳞伤,奄奄一息。南华一生刚强,决不低头,终于在一九六七年八月卅一日被迫害致死,时年五十一岁。

——《勇敢的播火者朱南华同志》李植清朱焘谱张德华

抗战结束后,李猛随解放军南下,在许建国手下负责公安、保卫、治安、法律等的工作。在晋察冀解放区,他结了婚并有了孩子,南下到了湖南,担任湖南零陵地委社会部部长,湖南省公安厅副厅长。新中国成立后,许建国担任公安部副部长。在年,中央成立了中央政法干部学校,即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前身,专门培训党政干部,校址在复兴门外,首任校长是彭真。李猛在此担任教研室主任,编写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讲义》。他住在学校宿舍,就在学校对面路南,是三层的苏式楼房,生活条件尚可。

朱南华执笔的著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总则讲义》

五十年代的政治运动一个接一个,很多事情不甚详细,亲历者已然不多,只好知道多少写多少。

在一些回忆文章解中,记载李猛于年的反右中,因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被打成右派,但不大确切。实际上是年庐山会议以后批判彭德怀时又受到牵连,被下放到青海劳动。年春,当年的64军政委王昭被任命为青海省委第二书记、省长,此前他曾担任公安部政治部主任,副部长。在大跃进以后,青海省左倾泛滥,生活贫困,省会西宁只有大十字、小十字等几个街道。王昭到青海后有了明显好转。李猛被他解放了,并先后担任青海省政法办公室主任,青海省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院院长。年8月,李猛随王昭领导的几百名干部,组成“四清”工作团,到了离西宁几十公里的湟中县。李猛和一些人去了湟中县平安公社,并开展社教试点。在那里进行了一段时期的四清工作。此时离年,只剩下三年了。

朱南华像约新中国成立前后

年中,青海省有两大造反组织:捍卫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简称“捍卫队”)和“八·一八”革命联合造反司令部(简称“八一八”)。年2月23日,“八一八”突然进攻《青海日报》社,要夺取报社的控制权。守卫部队开枪还击,当场打死人,打伤0多人,报社里血流成河,史称“二· ”事件。几天之内,全市的部队、公检法机关,和“捍卫队”造反派一起,搜捕了几千名的“八一八”,并残忍虐待。中央站在了“八一八”的一面,定性“二· ”是反革命,形式开始逆转。在北京的王昭知道后,立即找中央说明情况,哪知被造反派抓回了青海,并于年死于狱中。

青海已无法无天,李猛的境况更为特殊。到了八十年代,要编写《晋察冀根据地军工史》,当年晋察冀边区一起造武器的老军工们聚集起来回忆历史。大家发现几乎都是在年被抓受审的,原因有可能是熊大缜案,这一点目前存疑。

李猛被关押并被迫害致死的细节难以还原,更不愿去还原它,尽可以去想象文革的残酷与疯狂。

年,青海省委为李猛平反,结论是被迫害致死。2月10日,《青海日报》刊登消息,李猛同志追悼会于年1月23日在西宁市委礼堂举行,由各级领导,生前好友,群众代表等五百多人参加。消息的最后一句是:“李猛同志参加革命几十年如一日,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

年,在北京植物园中的樱桃沟处,在那留有当年“保卫华北”字样的刻石旁,建立了一二·九运动纪念亭。

年,熊大缜一案在生前故旧的不断努力,和吕正操、张珍、张方、钱伟长等人的过问下,最终平反。

5

变革之道

纵观朱南华(李猛)的一生,很多历史细节已难以还原,但我们更要学习他的精神,尤其敬重他对革命的忠诚与无私。他和他的师长战友们——那个年代的知识分子们,是真正的革命者。而反复思索的,仍是知识分子与革命的问题。他们大多家境优渥,为什么会引燃革命的烈火烧到自己?

汉娜·阿伦特在《论革命》一书的导言中说,革命只剩下一个最为古老的理由,那就是“以自由对抗暴政。”马克思说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但朱南华们没有贫困也没有锁链,他冒着失去自由的危险(他一生两次被自己人剥夺自由),对抗强加在别人身上的锁链,用自己的自由换取他人之自由。他们的身份曾长期尴尬,出身成了他们的头上荆棘条编织的冠子。他们曾不被视为革命者。或许说,人应该有进入公共领域的自由。或许说,革命不仅是为了自由,还有正义,正义是人人都应当维护的。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大多数中国人没有参与公共事务的习惯。知识分子的存在是为了表示对现实的不满,不满就要变革,他们代替大众参与公共事务,过自由的政治生活。而大众,可能不要革命,也不要有人代替。

.12.10-12.17

.3.15改定

.4.15再修订

仅以此文纪念朱南华(李猛)罹难49周年。本文写作中,特别得到其家人、生前战友后代等的支持帮助,特此感谢。

本文注释略,参考文献:

《敌后军工回忆录》张方,《晋察冀解放区军工历史》编辑部

《张珍回忆录》张珍,兵器工业出版社,年出版

《一二九运动回忆录第1集》杨树先等,北京:人民出版社,.05.

《文史资料选编第39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

《一二·九在未名湖畔》赵荣声,周游编,北京:北京出版社,.11

《天津史志研究文集》卞僧慧,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06,第页

《“一二·九”运动史料拾遗》朱焘谱《文史资料选编第9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02

《李锐诗文自选集》李锐,.01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王昭纪念文集》中共青海省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编,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2

《许建国纪念文集》本书编辑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12

《文革中的青海二· 武斗惨案》孙言诚,《炎黄春秋》年第10期

点击下方蓝色文字查看往期精选内容

人物|李鸿章|鲁迅|聂绀弩|俾斯麦|列宁|胡志明|昂山素季|裕仁天皇|维特根斯坦|希拉里|性学大师|时间||||||||地点|北京曾是水乡|滇缅公路|莫高窟|香港|缅甸|苏联|土耳其|熊本城|事件|走出帝制|革命|一战|北伐战争|南京大屠杀|整风| |反右|纳粹反腐|影像|朝鲜|古巴|苏联航天海报|首钢消失|新疆足球少年|你不认识的汉字|学人|余英时|高华|秦晖|黄仁宇|王汎森|严耕望|罗志田|赵鼎新|高全喜|史景迁|安德森|拉纳?米特|福山|尼尔?弗格森|巴巴拉?塔奇曼|榜单|年度历史书|年度历史书| 文章|









































长春有没有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白癜风能根治么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baguanli.com/zwytq/1661.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