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是水厂,头顶有花香。6月1日上午,素有亚洲最大地下再生水厂之称的槐房再生水厂绿波荡漾。来自全市生态环境系统、环保企业以及环保志愿者们齐聚一堂,共同拉开了第六届北京生态环境文化周(以下简称文化周)的序幕,谱写了一曲绿的赞歌。
年以来,北京生态环境文化周已经走过6个春秋。每年6月1日至7日,围绕六五环境日主题,北京市生态环境局都会联合市委宣传部、首都精神文明办等单位推出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线上线下公众参与活动,已经成为北京市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倡导绿色生活风尚的主阵地,也为广大市民了解、参与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搭建了桥梁、提供了平台。
本届文化周以“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身体力行,为美丽北京加油”为主题。期间,共启动、推出大气污染防治宣传监督队聘任仪式、聘任生态环境公益大使、18家环保设施公众开放日打卡、生态环境教育进课堂等22项线上线下活动。
从倡议到行动,生态环境保护人人可为我倡议:每天坚持做到少用纸巾、改用手绢;少喝瓶装水,自带水杯……文化周开幕式现场,来自小学、高校、环保公益组织、企业、环保设施开放单位的5位代表,发出了“身体力行为美丽北京加油”的行动宣言。
据了解,围绕“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环境日主题,从年开始,文化周将会用三年时间从发出倡议、呼吁行动、典型引领等不同层面开展具体活动,引导公众积极行动,身体力行为美丽北京、美丽中国建设加油。
6月5日一早,北京林业大学学生王楷滨就奔赴北京动物园,因为从今天开始,她有了一个全新的身份——大气污染防治宣传监督队队员。在当天举办的聘任仪式上,来自绿色啄木鸟环保公益组织和高校环保社团的20支队伍被聘任为大气污染防治宣传监督队。今后,他们将积极走进社区和高校,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和措施、绿色生活知识等内容的宣讲,并发挥监督作用,发现环境污染行为及时举报。
据悉,今年文化周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动员社会各界人士积极行动起来,把关心生态环境、倡导绿色生活的价值取向,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具体行动,从而形成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生态环境的合力。
“20支队伍都是对环境保护有热情的社会公众,我们要充分发挥这些志愿者的热情和作用,引导他们来参与美丽北京的建设,来参与首都生态环境治理。”北京市环境保护宣传中心主任张立新说。
搭建平台,让绿色生活触手可及废旧电器如何回收、电子垃圾如何处置?6月6日上午,在丰台区角门邮政支局,一场别开生面的“绿色生活‘邮’你‘邮’我”——电子垃圾回收主题宣传活动吸引了附近居民的注意。为了引导社区居民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践行绿色生活,北京市生态环境局依托市邮政公司营业网点,搭建生态环保宣传窗口,向社区居民普及生态环保知识,同时与市邮政公司和环保企业联手一起畅通废旧电器和电子垃圾回收、处置的渠道。据了解,年以来,北京市邮政公司在城六区确定了20个邮政网点为周边市民家中35类电子废弃物开辟了正规的回收渠道。回收的电子废弃物将全部由华新绿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规范化环保处置。我们要主动为市民践行绿色生活搭建平台、提供渠道,让大家感觉到坚持简约适度、节能低碳的绿色生活,是一件人人、时时、处处可为的“小事”。张立新说。而在北京一些高校,饮料瓶回收则成为大学生们竞相追逐的新风尚。6月2日下午,“我是投瓶侠”高校联合挑战赛在北京建筑大学启动。活动依托高校环保社团力量,鼓励学生们回收饮料瓶,通过校园内安装的智能饮料瓶回收机记录投瓶数量,并按照投瓶数量进行评奖,以此引导学生们养成循环利用、绿色低碳的生活习惯。文化周期间,挑战赛在北京建筑大学、中国石油大学、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四所大学同步开启,此次活动回收的饮料瓶将会通过活动的支持方北京盈创再生资源回收公司,进行“再生”处理,做成环保袋、T恤等。投放饮料瓶的一个“小动作”,折射的却是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大理念”,传递的是生态环保意识的“大文化”。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张英健在挑战赛启动仪式上说。群星闪耀,院士首次受聘当大使“我将全力以赴,为北京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注入科技力量的支撑,同时身体力行,宣传好环保理念。”
这是新一届北京生态环境公益大使贺克斌在大使聘任仪式上发出的环保宣言。作为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的加入为北京生态环境公益大使队伍注入了沉甸甸的“科技含量”。贺克斌教授长期致力于大气环境控制研究,其研究成果为北京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撑。
与贺克斌教授同时受聘的还有北京电视台主持人悦悦。当天,悦悦身体力行为绿色生活注解,身上一条穿了八年的裙子,给现场嘉宾带来深深的震撼和思考。作为一名公众人物,悦悦热心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