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植物园
北京植物园

您现在的位置: 北京植物园简介_北京植物园地点 > 北京植物园资讯 > 徐徐道来话北京赏梅花,和年全北

徐徐道来话北京赏梅花,和年全北

发布时间:2021-8-10 13:12:14   点击数:

点击上方“徐徐道来话北京”,我们天天和您闷得儿蜜!

今天推送的图文和音频内容略有不同,点击下面音频可直接收听!

春风拂面,草木返青,明城墙遗址公园内具有现代艺术气息的梅花小品以及千株梅树竞相开放,近年来,每到春暖花开的时节,明城墙遗址公园的梅花节在京城可以说是一大胜景。您看,梅花的高雅清淡与城墙凝重、古朴的氛围交相辉映,这种梅花景观更是让人流连忘返。

目前遗址公园共种植了绿萼、宫粉、朱砂等50多个品种的近千株梅花,每到春风送暖,明城墙成为首都市民踏青赏梅的圣地,游客也是纷至沓来。可以说,这里的梅花节啊,真是弘扬了源远流长的梅花文化,可是,这梅花呢,多盛开于江南,且以杭州孤山、南京梅花山和苏州邓尉山而知名。

其实,梅花的种植在北京同样历史悠久。那么,北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梅花的?北京种植的梅花有哪些品种?您还记得年,北京城里捐城墙转的动人故事吗?

今天,我们继续本周的特别策划主题,春游赏花京城美,让我们说说北京城里春意盎然的鲜花节,让您开始新一年的踏青之旅。

早在元代,大都城,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就已有了梅花。元末明初学者陶宗仪在《辍耕录》中记载:“初,燕(今北京)地未有梅花,吴闲闲宗师全节时为嗣师,新从江南移至,护以穹庐,扁(匾)曰‘漱芳亭’。”吴闲闲,也就是吴全节,元代著名道士,字成季,号闲闲,饶州(今江西鄱阳)人,酷爱梅花,有“梅花道士”之称。他于至元二十四年(年)至大都谒见元世祖忽必烈,并于至大三年(年)赴江南祀茅山(道教名山,位于江苏省句容市)及归省双亲,回到北京的时候,移植梅花数十株在元大都。因大都冬季较为寒冷,梅花不能露地越冬,他就建了漱芳亭于齐化门,也就是现在的朝阳门外,并设穹庐,也就是毡帐将梅花植于其中。

  吴全节所移植的梅花至少有红、白两种,因当时的文人范梈(“元诗四大家”之一)所作《次韵赋吴尊师漱芳亭白、红梅花二首》中对白、红两色梅花都有赞美。同期的另一位诗人张雨(杭州人)在漱芳亭观赏了梅花后,也写文赞叹:“恍若与西湖故人遇,徘徊既久,不觉熟寝于中”。

  此前,史籍中并没有见过北京地区有梅花种植的记载,可以说吴全节移梅进京,开创了北京种植梅花的先河,由此可见,至少在多年前,当时的元大都内已有梅花种植了,只是数量极少而鲜为人知。

   

 到了明代,梅花在京城多地已有种植。据史料记载,天坛里很早已有梅花栽培,嘉靖年间儒学大师、散文家唐荆川(原名唐顺之,江苏常熟人)在天坛观赏梅花后,欣然写下《咏天坛梅花》:“名卉来南土,奇葩曜上方。花迟疑避雪,叶早为迎阳。灵液滋玄干,仙云拂素裳。无言恒敛笑,不谢暗飘香。夕伴芝房月,朝承菟苑霜。飞窥玉女镜,舞扑羽人觞。拟结千年实,先呈五出妆。帝羹如可和,持此奉明光。”西郊香山碧云寺在万历年间也有梅花栽培。明代《宛署杂记》收录了御史朱孟震(今江西新余人)的《游西山诸刹记》,其中就有关于梅花的描述:“万历丁丑(年)日近暮,舆夫行不前,促之行,至碧云……循池而出道右,幽洞敞明,贮花树其中,时春已半,盆梅盛开,暗香袭衣袂,玉色灿然,恍惚若罗浮故人,千里会面,又奇矣!”作为南方人,他对在京西香山一带能看到梅花感到惊奇,并予以“暗香袭衣袂,玉色灿然”的赞誉。随后在《碧云寺山房次日喜雪》中写道:“梅花开未落,相对玉为标。雨声方沥沥,雪意复萧萧。”从诗句的描写来看,当时碧云寺三仙洞内摆放的盆梅应为白色品种。

此外,明代史料中还有昌平小汤山、北郊满井、西直门外高梁桥极乐寺和丰台草桥等极小范围种植梅花的记述。

那到了清代,圆明园等御园都曾有梅花种植,《圆明园内工则例》记载了圆明园所种植的花木70余种,其中就有梅花。据传康熙皇帝对梅花情有独钟,在畅春园听政时,每到初春之日,总要在他的御案上摆上一两盆梅花,以作“岁朝清供”,独自欣赏。

  

另外,清乾隆年间在兴建香山静宜园时,曾栽培过梅树。乾隆三十四年(年),乾隆皇帝在香山观赏梅花后,题写了一首《梅》诗,并在诗的前面写下一段解释文字:“梅于北地不宜,而香山土脉殊胜,卉树皆易植。……”他的诗是这样写的:“盆梅弃可惜,试种岩之隈wēi]。山中气候迟,清和花始开。潇洒五出葩,因缘值我来。羞同桃李芳,雅契泉石材。一树不为少,雪海何为哉。白傅与林翁,假借聊相陪。”诗中生动记述了乾隆皇帝在香山试种梅花的过程。

  

紫禁城内也有梅花种植。乾隆皇帝在《庭梅四声四首》序中称:“北地无梅,有之亦盆植耳。十数年前命于静怡轩庭中植梅二株,冬时设旃棚护之,今已成树。”静怡轩为紫禁城建福宫内寝宫,据传每至冬日,乾隆皇帝便在静怡轩里放置多盆梅花。他不仅喜欢梅花,还对梅花大加赞许:“梅花品格最胜,冰姿玉骨,铁干古心,迥非凡卉之匹。”

慈禧太后也独爱梅花,在颐和园的寝宫里,梅花与水仙是她必置的花卉,她还以此为临摹对象,创作了不少山水画。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京城一些文人雅士和宅门大户还有在家中养殖梅花的。当时丰台一带的花农,多在春节前将造型优美、熏成含苞待放的梅花用糊了八层纸的保温筐肩挑着进城,送进预定了梅花的人家,并有文人雅士借景生情,吟诗作赋及绘画。

由于地域与天气的原因,北京地区地气寒冷,梅花很难正常越冬,所以均在暖棚中培植,而较大范围种植梅花还是近五十年的事。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北京进行了长达半个多世纪“南梅北移”的艰苦实践。

据《北京梅花》杂志统计:北京市域内的梅花品种已经超过个,约占中国梅花品种登录总数的32.64%,遍布全市40多个景点景区。其中,中山公园梅园是京城建立最早的梅园,种植的梅花品种最多,包括杏梅、江梅、绿萼、宫粉、朱砂、龙游、垂枝梅、丰后等;明城墙遗址公园梅园种植的梅花多是早花品种,如复瓣桃枝、小宫粉、小绿萼等;位于香山脚下的北京植物园梅园种植的梅花数量最多,已有杏梅系、真梅系、樱李系梅花等三十余个品种共余株;地处西山鹫峰的梅园则汇集了国内外精选的珍品上百个,其中露地抗寒梅花分樱李梅、杏梅和真梅等种系,并有紫红、粉红、淡黄、淡墨、纯白等多种颜色……

得,知道在北京种植梅花的历史,咱们得说说这一段明城墙,您还记得吗?年,在咱们北京啊,曾经开展过一个“爱北京城,捐城墙砖”的活动,此后多年,文物部门共收到社会各界捐献的明清城砖40万多块。这才有了您现在看到的明城墙遗址公园。

那您还记得当年的捐城墙砖的过程吗?您知道当年捐城墙砖最多的北京人是谁吗?点击下面的音频就可以直接收听了!

哪里能听:

播出电台:北京交通广播.9兆赫

播出节目:《徐徐道来话北京》

主持人:著名相声演员徐德亮

播出时间:每早六点首播,翌日零点重播。

年开始,每天零点也增加一次播出哦!

其他收听方法:

1、歌华有线频道

2、下载听听FM的APP搜索“徐徐道来话北京”

3、

转载请注明:http://www.wangbaguanli.com/zwyzx/12604.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