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方普觉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寿安山南麓,北京植物园内,因寺中卧佛殿供有卧佛铜像而俗称“卧佛寺”。年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方普觉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原名兜率寺,又名寿安寺。以后历代有废有建,寺名也随朝代变易有所更改。清雍正十二年重修后改名为普觉寺。由于唐代寺内就有檀木雕成的卧佛。后来元代又在寺内铸造了一尊巨大的释迦牟尼佛涅槃铜像,因此,一般人都把这座寺院叫作“卧佛寺”。图为19世纪70年代拍摄的该寺场景。
全寺坐北朝南,分中、东、西三路布局:中路依次为“同参密藏”牌坊(图为年前后拍摄的牌坊)、功德池、钟鼓楼、山门殿、天王殿、三世佛殿、卧佛殿和藏经楼等建筑,两侧有达摩殿、悉多太子殿等配殿;东路为寺僧起居处,有大斋堂、大禅堂、霁用轩、清凉馆、祖师院等六进院落;西路包括三座行宫院。
十方普觉寺这种殿堂布局沿袭唐代伽蓝七堂之法式,在北京地区非常少见。
据元史记载:当时铸铜像冶铜50万斤,用工七千。铜佛身长5米作睡卧式,头西面南,左手自然地平放在腿上,右手曲肱托头。卧佛后面围坐着12圆觉菩萨,他们面部表情沉重悲哀,构成一幅释迦牟尼涅磐于婆罗树下,向12弟子嘱咐后事的景象。如今“性月恒明”的匾额为慈禧太后手书。
寺里天王殿殿内供奉六尊佛像:弥勒佛、四大天王(图)和韦驮菩萨。